第65章 大话!(2 / 2)

加入书签

    朱标的呢喃,听到朱元璋耳朵里,就像是专门刺他一样。

    而苏闲则继续道:“陛下刚才也说了,游戏之时,我们天然就信纸钞,所以才能玩下去。”

    “可如果长孙殿下照今日这样下去,马上就玩不了,因为他在挥霍信任。诸如秦王等人,拿着白银也好,铜钱也罢,参与市场,获得宝钞。”

    “这个时候他们本身就是非常警惕的……”

    “拿白银换纸钞的时候好好的,可当拿着宝钞来换取白银时,却被告知无法兑换,那时先不说崩溃的秦王,就说观看的其他人,又作何想?”

    “所以陛下大肆印发宝钞,强行推行,不顾百姓的信任而强行干预,最后的结果,就越是背离初衷。”

    “所以,陛下最先要做的,是应该建立信任!”

    “需要百姓相信宝钞。”

    “不是相信那一张纸,而是相信大明!”

    “同样,大明也需要为宝钞,树立起“独一无二”的地位!”

    “到时候,再行禁绝其它钱币交易之事,才是水到渠成。”

    苏闲说完后,便不再言语。而这最后一句话给朱元璋的震撼可想而知。

    而朱元璋则思索片刻,下意识的就问道:“怎么建立信任?怎么推行?”

    “咱为了不干扰民间,推行宝钞都是从官员岁俸、明军的赏赐,赈灾……如此推行!”

    “难道这还不能建立信任?”

    “总不能咱把宝钞洒向民间,说你们来拿咱的宝钞吧?他们愿意吗?”

    苏闲笑着,他指了指下面大家都在玩的宝贝,“如果陛下说,他们能拿着那些宝钞,来兑换这些宝物,童叟无欺,他们肯定愿意。”

    朱元璋直接摆手,“咱还没那么大方。”

    “所以,建立信任不是说出来的,只能做!”

    气氛再度沉寂。

    此刻,朱雄英、常森等人也眼巴巴的望来,大家玩的好好的,谁曾想这些人非要过来插一脚,结果弄的好想玩不成了。

    终于。

    朱元璋也回过神来,似乎感应到孙儿幽怨的目光,他无奈的摆了摆手,旋即大声宽慰道:“明天继续玩,咱也不参与了。”

    朱雄英的小脸上顿时浮现出笑意。

    而苏闲则是想到什么说道:“其实这么在宫里玩下去,趣味性会越来越少。最后大家都不愿意玩了。”

    “哼,你这小猴头,课业才重要,难道你还想一直这么玩下去?小心玩物丧志,浪费你这大好天资。”马皇后见这孩子实在聪慧,当即提醒道。

    朱标也不由得说道:“难道你还真想像之前所说,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想玩多大就玩多大?”

    “为什么不呢?”苏闲诧异抬头。

    “这本来就是想要一直玩下去的?”

    啊?

    这孩子刚才还一副侃侃而谈的样子,让人越发惊艳。

    结果现在……

    这孩子,怎么还是改不了这贪玩的本性?

    这一刻,包括宋濂、方孝孺在内,纷纷望来,准备之后加强教导。

    看此子的身份,背后无任何显贵,却是顶好的良才!

    如今大明选材制度,已经趋近于察举。

    可各地推举上来的人,无一不是背后,都有各自的跟脚。

    身在皇宫。

    他们非常清楚,这种状况持续不了多久。

    重开科举,势在必得!

    可什么时候开始?谁也说不上来。

    如此良才,当为他们好好教导,长大之后,也好为此事冲锋陷阵,让这大明,再现士大夫之盛世!

    看其两次劝诫陛下,一为空印,二为宝钞,皆是有不俗成果啊!

    科举,说不定也有奇效!

    以“四书五经”为主,为儒家继往开来,这才是吾辈之人要做的正事……

    一行人心思各异。

    而马皇后却直接斥着苏闲的贪玩本性,似乎真为其贪玩而伤脑筋,“童稚本性!别误了大好天资。”

    而苏闲却一笑,旋即看向下方。

    “这游戏可以玩的很久,现在在宫城里玩的过家家算什么?”

    “也就是小打小闹!”

    “若是宝钞真的取信民间,届时大势已成。”

    “可要比那刀枪剑戟,还要锋锐,比那千军万马,还要雄浑。攻城掠地,无往不破,摧城开山,无往不利!”

    不知为何。

    此时此刻,或许是年少使然,或许是真正的童言无忌,也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现在的苏闲,倒真的有种曾经在后世,年少之时,老师曾问他们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

    那种豪言壮志的快感涌上心头。

    便是肺腑之音,传荡四方!

    “咱们往后,还要将纸钞玩到这宫城外面去,到时候可就不是这三国纸钞了。”

    “咱们有真正的丈八蛇矛,做那冲锋陷阵的先锋。”

    “有那青龙偃月刀,武力之勇,天下无双!”

    “有真正的方天画戟、绝世猛将,无可匹敌!”

    “还有真正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羽扇……”

    “将纸钞玩到京城,玩到大明各省,玩到整座大明……甚至玩到大明疆域之外……”

    “北上草原!”

    “南下掠海!”

    “东进高丽!”

    “西出河西走廊,重建汉唐荣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