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目的执政大明(1 / 2)

加入书签

第150章  目的——执政大明

    天气越来越热了,苏闲这段时间除了去大本堂、格物院之外。

    唯一的乐趣,就是看着大本堂一应学子的玩闹。

    朱雄英似乎真有“昏君”的天赋,在他让吕善提出给格物院买商铺,需要钱的时候。朱雄英第二天就在大本堂召集“学首会议”。

    提出再度增收“五成利”!

    此消息一出,徐膺绪、傅忠、哪怕是十一皇子蜀王朱椿等一众学子睁大眼睛,用一幅完全不敢相信的眼神看着朱雄英。

    傅忠性情耿直,当即就要拼死进谏。

    奈何有奸臣在侧,身为左班的八皇子朱梓,第一时间同意此事,并且提出身为左班,要为“学首”分忧。

    他提出一系列“方法”,针砭时弊,将最近突出的问题予以纠正。

    既然说是为了格物院收购商铺,朱梓再度趁机提出“时政”——店铺承包!

    上能解学首之忧,下能开利润新路。

    店铺承包:他们这些人,可以用这段时间的利润,主动为格物院收购店铺,可享受一定时间的经营权。

    令,这收购店铺的金额,可以算作皇长孙的“五成利”之内。

    此举一出,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之际。

    伍长常升第一个同意。

    继而常森当即表态,自己此前虽然亏得多,但愿意给学首上供利润之心,天地可鉴!

    自己愿意舍弃所有家当,甚至将此前收购的“味精”原材料,无偿交给学首。

    朱雄英欣喜万分,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小舅舅竟然这样支持自己,而他刚要感谢,却见左班朱梓再度提出,身为学首,岂可收普通掌柜,特别是落魄掌柜的所有家产?

    其当即表示:那些原材料你自己用,既然是格物院之事,旗下工匠再度抽调一部分,用以制作味精,可放在“新店”内售卖。

    一众孩子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朱雄英只是笑着点头,暗道八哥真为自己着想,还给自己省钱。

    至于常森的那五成利,用于他自己收购店铺,虽然有经营区,反正店铺还是格物院的,当然可行!

    这一下子,常森第一次尝试到了“朝中有人”“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滋味。

    而结果就是……

    一个多月过去了。

    苏闲看着手上的这封,由吕善亲手写出来的过程。

    常森终于转危为安,甚至已经开始盈利,并且“胆大包天”的再度在其他地方,借着格物院的名义,再开一家店。

    一时间,三家店铺!

    而其它学子也准备有样学样,却被身为左班的朱梓打回。

    【推进店铺,得稳重前行,短时间内,学首不再考虑开启新店。】

    而这直接导致的结果……

    又是两个月之后,徐增寿终于撑不住了,只剩下了最后一分。

    而身为左班的朱梓再度说了一个致命一击的策略:“小朝廷提出:招揽更多工匠。这些工匠并非是格物院的研究类工匠,而是进行重复动作的其它类工匠。”

    “另……学首得到上面授意,江浦县那边有一座荒芜山头,其归属皇室,属于皇家私产,若是有意,可与宗人府递交契约。将那片私产,放置于格物院门下。”

    学首欣喜不已,但亲爷孙,明算账。

    这片山头私产,足足三万贯!

    学首长辈念爷孙之情,特意打了半价,只需一万五千贯,就可以置于手中,所以提出,向下方学子兼收“山头份额”。

    一年之内,务必交齐!

    常森又是第一个响应。

    但徐增寿由于手里没钱,再加上这是强行征收,为了弥补自己的差额。

    其准备将手中的店铺一应转让。

    本想转让给他的二哥徐膺绪。

    然而,小朝廷再度颁布新规,所设立之左右班、什长、伍长、为保证公私分明,不得再扩大旗下经营。

    毕竟,之前是人数太少,所以伍长也算是其中一环,但不可再继续扩大,以防“以权谋私”!

    徐膺绪无奈。

    徐增寿却傻眼了。

    恰在这时,仁慈的常森跳了出来,此时的他已经是拥有三家店铺的真正豪族,上乘学首之意,再顺着小朝廷政令之风,一时间风头无两。

    当即表示,愿意以超出“市面价格”两倍的价额,两千贯收购其店铺。

    一时间,常森坐拥四家店铺!

    苏闲看到这里,也是不由得暗暗咂舌。

    “变法”之后,常森果然开了他的吞并之路。

    然而这注定是漫长的。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十月。

    深秋的天气,已经没有了夏季那样的燥热。

    然而父亲苏贵渊这段时间。

    准确是说,是从新钞发行的四月起,就一直闷闷不乐。

    钞镜院的事情,已经没有了之前忙碌,苏贵渊早已经轻松起来,但他在外面停留的时间,反而却越来越长。

    正当娘亲吴秀以为,这是高升了,应酬都开始多了后……

    苏闲却知道,苏贵渊在担心什么。

    铸币司的金景仑,快要回来了。

    当初那个在夜晚看到他,询问他干什么去的大使。

    在值完夜班之后的第二天,就被直接抽调去陕州,负责两地钱庄的建立。

    此人一走。

    父亲那段时间的确轻松了不少。

    然而,随着事务做完,其最近就要回京。

    而父亲这段时间的越发反常,想必就和此事有关。

    提及这件事情,苏闲自己也奇怪了。

    他一直以为,把印版交出去的“鱼饵”,应该很快就要上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