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生腌蟹(1 / 2)

加入书签

苏青鸾本着“丑话说在前”的原则,把能想到的筛选条件都尽可能说了出来,比如“能够接受不同于传统的绘画方式而没有异议”,“能够接受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娃给他们做先生而没有不服气”,“要有耐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

其实苏青鸾的“筛选条件”远远比现代那些素描特长班选学生要严格得多——毕竟特长班这种,只要交钱就能去,能不能坚持下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而她不得不谨慎一些——这种完全“新颖”的技能,若是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那么再新颖的技能也不过是一纸空谈。

苏青鸾十分明白,在这个时代,她没有什么人脉资源,也没有什么特别雄厚的家财,只有超越时代的某些“小技巧”是她能够胜过这个时代的其他人,成为独特“筹码”从而和沐行之做交易的前提。

所以她比谁都希望能够快速出“成果”——然而这个大前提是,自己的“学生们”能够尽快并且出色掌握素描的技术。

偏偏素描是个经年累月厚积薄发的技能,怎么也不可能这个月学了下个月就天地万物跃然纸上了。

所以她才十分慎重地选择“资质上佳”的学生,就是为了能够在这接下来也许很长的时间内,能够让他们看到长足的进步。

当然,为了能够显示“素描”的真正用途,苏青鸾并不打算只做“教书先生”,适当的时候也会小小炫技一下,只不过现在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会,因此她也没说什么。

既然沐行之开了金口,明确说了“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苏青鸾干脆顺便把素描需要的画架子给说了说——不过没有说得太具体,毕竟这个年代没法做金属弹簧夹。

不过苏青鸾也知道,使用榫卯结构还有木螺丝,也是能够做出差不多的东西。不过这玩意她并不擅长,所以就没有具体画出来,只把画架子的大致结构和功能说了说。

毕竟画架子本就是木质结构,不需要超过这个时代的技术,苏青鸾相信这个时代的木匠绝对能够琢磨出来。

要筛选合适的“学生”需要时间,而且苏青鸾只说学生不要太多,否则她顾不过来。但是具体学生的人数是两三个还是七八个,或者十几个,都不是她说的算。

总之,苏青鸾嘴上十分不客气地提着各种要求,心中却是舒了一口气:至少在对方学会素描这项技艺之前,自家人的生命安全是绝对有保障的。

这么想着,苏青鸾回家时候的脚步都轻快了起来。

苏青鸾靠近自家院子的时候,只隐隐约约听到院子内有点儿吵闹——难道是弟弟或者妹妹又调皮捣蛋,惹得阿娘发火了?

这么想着,苏青鸾脚下的步子不由得加快了一些。

但是走近了却发现,院子内的氛围与其说是惹怒了阿娘那种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紧迫,不如说是……慌乱?

而且她好像听到了隔壁桂香婶子和李叔的声音?

走到院子外,苏青鸾发现她并不是耳朵出了问题——孙桂香和李三儿真的就在他们家的院子里!

只不过院子里无论大人孩子都有一种鸡飞狗跳的慌乱感,大家到底在做什么?

“阿爹阿爹!我看到了!那墙角后面有一只——阿兄你慢点儿,别踩了阿姐种在屋子下面的苗苗!”离着挺远,就能听到妹妹苏雪雁清亮而稚嫩的嗓音。

“我知道!你别扰我!马上就捉住了!”只是苏玄鹤有些不耐烦的声音。

“二壮你可小心些,别冲撞了你桂香婶子!”只是杨氏有些提心吊胆的声音。

后面还跟着孙桂香低低的说着什么的嗓音,听着应该是无碍,毕竟那声音的笑意十分明显。

两个男人的声音倒是没怎么听到。苏广福寻常很多时候都是默默做木工活的据嘴葫芦,这苏青鸾倒是不怎么意外。然而一向大嗓门的李三儿也这般,倒是让她有些好奇。

苏青鸾好奇之下快步走进院子,却发现一大家子外加上两位邻居,都趴在灶房外面——除了已经显怀十分明显,因为蹲不下的孙桂香。

苏青鸾嘴角抽搐:“请问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在练习蛤蟆功吗?一个个趴在地上一蹦一蹦的,看上去有些毁三观。

没想到大家似乎都没怎么注意她,连最粘着自己的小妹也头也不回扔下一句:“阿姐,你先别说来,我们忙着呢!”

苏青鸾:……?所以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快苏青鸾就知道为什么了。

原来因为孙桂香这个媳妇怀了身孕,这一段时间,李家有什么好吃的都紧着她来。

虽然李三儿和孙桂香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是这个时候都是大家族,一个家中人多到一定程度,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过得好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