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剥蟹粉(2 / 2)

加入书签

苏青鸾转身看向沐行之,扯出一个笑容:“这里味道很重,你这衣裳看上去就很金贵,还是不要染了这锅灶气……”

当然,以上都是虚头巴脑的客气话,实际上苏青鸾想说:对于一个沉迷做菜的人来说,外人突然闯入的打断真的让人很恼火啊!

所以赶快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沐行之估计也是看明白了苏青鸾实际上不太想聊天,转身便摇着轮椅要离开。只不过离开之前,他意味深长道:“方才青鸾所吟唱之乐曲,节奏明快曲调却自成一格,不知却是何种乐曲?”

……现代流行乐,这话能说么?

不过沐行之也似乎并没有想要追究这个问题的答案,毕竟他也算是对苏青鸾有几分了解,看着她的神情,就知道,她不会回答这个问题的。

就像之前他无数次发现她的“不同寻常”之处,但她却明知道沐行之已经觉察,却偏要打岔过去,似乎就吃定了他一定没有什么决定性的证据。

然而沐行之也发现了这一点——即便他暗中派人调查,却真的没有丝毫线索。

“苏家大娘子”的身世一清二楚,被错认到安宁侯府之后十三年又回到了乡野农家。

然而面前这人既没有高门大户的雍容华贵,也没有乡野村妇的粗鄙局促,好似硬生生从两个身份的裂隙中蹦出来的第三个人一般,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沐行之离开之后,苏青鸾终于能够再度沉浸在享受制作美食的快乐之中。

这一锅蟹粉拆得差不多的时候,苏青鸾转身去看面团——原本硬邦邦的面团因为长时间的醒发,已经变得十分绵软。苏青鸾这一次再揉面的时候,比之前就省力气许多。

等到面团揉搓得光滑了,苏青鸾又把面团分成三等分,用擀面杖压成略成长方形的面饼。这一次,面饼因为充分得到了松弛,并没有再次回弹。

苏青鸾把三块小面团都做成约莫小指厚度的“面片”,随后在每一面上都刷上了豆油,防止两片之间粘,然后把三片面饼都叠在一起,上面又盖上一层油纸防止面饼龟裂。

这面饼少说也要防止半个时辰,这样才能延展性更好,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就拉出细细的龙须面。

做好这一切,苏青鸾又开始剥蟹粉大业。

期间,松伯曾经进来问她要不要帮忙。

二十只蟹子姑且不论食量,即便全部吃起来都十分费劲,更何况是剥蟹粉。苏青鸾一个人虽然也能搞定,不过到底有帮手会轻松许多。苏青鸾想了想,把最为繁琐的剥蟹粉交给了松伯来处理。

当然,最开始他的动作不可能十分熟练,不过这玩意就是熟能生巧的活儿,不过两三只蟹子之后,虽然速度还是不能和苏青鸾相比,不过松伯也剥得有模有样了。

也许是被沐行之告诫了什么,松伯明显是对苏青鸾剥蟹粉的功夫在哪里学的十分好奇——毕竟花溪村虽然临江,不过这蟹子却并不易得,要想熟练剥蟹粉,自然要常见——但却什么都没有问,只沉默地干活,这让苏青鸾十分满意。

而这时候,松伯也终于见识到,所谓的“扫汤”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