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权力(2 / 2)

加入书签

    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要面对的是什么,朱由检准备多取些人才,应对内忧外患。

    尤其是他想要对科举内容有所变化,这就更需要提前公布,让士子有所准备。免得到时候出现问题,引起舆论大哗、士林非议。

    思索着以后的施政班底和施政方针,朱由检险些忘记了徐应元还在被罚跪。直到过了很久,他才像是想起来,对徐应元道:

    “起来吧!”

    “你的想法奇妙,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只是不能操之过急,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像是这件事情,你可以找人秘密告诉皇嫂,让皇嫂过些日子清查先帝旧人,确认以后待遇。”

    “那些无关人员,自然没有理由赖在宫里。”

    “万事不要心急,也不要刻意,要自然而然,达到相应目的。”

    一番恩威并施,让徐应元心服口服,连连说道:

    “是!是!陛下教训得是!”

    “小臣想得简单了,幸亏陛下英明!”

    朱由检心中摇头,却只能先用着这个人。这时,他又想到前日赏赐巡逻众人,以及留剑之事,让徐应元把自己承诺的赏赐发下去,还要记录那些人的名字,留待以后任用。

    这时,文书房传来今日奏疏,魏忠贤、王体乾等人不知新皇帝的态度,没有擅自批复。命人按规矩写了略节,用匣子装了,捧到乾清宫来。

    朱由检没有立即观看,而是询问奏疏处理流程,问来人道:

    “百官所上奏疏,都要经过哪些衙门?”

    捧匣的太监名叫侯保山,听到皇帝问话,忍着激动说道:

    “臣民奏疏,由通政司接收,再传到文书房。”

    “文书房掌文书拆开观看,说出奏疏略节,写手执笔写下,和正本一起放入匣子,捧到乾清宫传达御前。”

    “陛下将奏疏发给内阁,内阁按圣谕票拟。票拟完成后,由各科抄送部议。”

    “然后陛下批红,下旨施行。陛下若有不便,可让司礼监代批。”

    一番话讲得明明白白,朱由检对内阁、司礼监的权力,都有了充分认识。知道自己若是愿意直接批复奏疏,完全可以绕过这两个部门。

    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说他这个皇帝能不能像太祖高皇帝勤政,就是二百多年来发展的内阁制度,都能把他的权力牢牢限住。

    想到袁可立抗中旨的事情,朱由检又问道:

    “中旨是什么?”

    “是不经过这套流程的旨意吗?”

    侯保山急忙表忠心,回道:

    “那是外廷的说法,说是没经过内阁票拟的旨意,都是所谓的中旨,不能当圣旨执行。”

    “内廷是没有这个说法的,只要是陛下的旨意,内臣都会执行。”

    旁边徐应元则说道:

    “也不是所有外臣都抗拒中旨,御史杨维垣就是以中旨起官。”

    “万历二十五年,辽东总兵董一元罢,廷推者三,中旨特用李如松。”

    微微点头,朱由检此时已经明白,宦官、武官和一心媚上的文官,都会接受中旨。这样他的权力就大了,不用事事经过内阁,受到内阁制约。

      《睢州志·名臣传》: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万历己丑进士,除苏州府推官……

        擢监察御史,巡视西城,有阉宦杀人,可立讯实,即重捶抵罪。人言:“此阉,弄臣也。”可立曰:“杀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顾可脱乎?”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为动。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一日视西城,有内珰杀人者,公辄按捶问抵罪。或语公:‘此弄臣,奈何窘之’?公奋曰:‘吾知有三尺,何知弄臣’!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