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西苑谈话(1 / 2)

加入书签

定下非进士出身官员迁转政策后,剩下的就是进士了。

    朱由检不愿他们升迁太快,但是太慢的话,也容易引起反对——

    之前袁可立的态度,就代表了文官的认识。

    把他们和非进士文官、武官等同,他们绝不愿意。

    所以考虑之后,朱由检道:

    “进士四年一迁,只要三年一次的考课优异,那就奖一年功,立刻提升品级。”

    “考课平平的原级留任,但是在该品级满四年时,会升迁半品散官,以散官阶定品级俸禄。”

    “考课差的展磨勘,甚至降职罢黜。”

    “如果有官吏在同一职位上九年考满,无论散官阶是否变化,吏部都必须黜陟,调整他的职位。”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被长时间压制职位,也是为了防止官员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太长,袁可立没什么好说的。

    对于进士四年迁转一次,他也勉强可以接受。

    这样计算的话,进士出身的文官,需要三十二年时间,就能从正七品正常升迁到正三品。

    对于大部分没有门路的进士来说,这样已经很好了。

    不过朱由检却不愿所有进士都能升到正三品,又规定道:

    “一直没立下年功的官员,序迁到正五品为止。”

    “升到正五品时仍没有立下年功的,让他自己致仕。”

    “朝廷会根据其履历,决定致仕待遇。”

    “否则由科道弹劾尸位素餐官员,直接冠带闲住。”

    这样一来,那些能力平平、无法立下年功的进士,就只能正常升迁到正五品官员。如果期间不能立下年功,就会被科道弹劾尸位素餐。

    袁可立有心反对这个做法,但是让他为那些没立下年功的官员说话,却又张不开口——

    按照四年一迁,正七品序迁到正五品需要十六年,这么长的时间都不能立下年功,还留着他们做什么?

    不如早点罢官,免得尸位素餐!

    作为以政绩第一提拔为御史的推官,袁可立实在无法想象,有人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都不能立下年功。

    所以对这个规定,袁可立最终默认。

    默认就是支持,朱由检见此又道:

    “正五品以上文官选任,可以像卫尉寺少卿一样部推,也可以由朕特简。”

    “这些官员只要在该品级三年任满,就有选任更高品级的资格,甚至被推升超擢,署理高一品职务。”

    “但是如果六年没有晋升、也没有新立年功,那就加一级散官致仕。”

    “给从四品参议加正四品少卿致仕,不能说亏待吧?”

    心中觉得这种做法有些苛刻,袁可立却无法说亏待。

    只要曾立下一次年功,最低也能以正四品少卿致仕。就是让谁去说,都不能说亏待?

    一个少卿的官位,说出去绝对好听,足以写入墓志铭、甚至在史书上列传。

    但是皇帝这个说法,意味着文官到了正五品,每六年就是一个槛,不升迁就要致仕,不能再留下来。

    这对减少官员数量是好事,但是对文官来说,意味着到了从四品之后,一级一个门槛。

    相比武官的正常迁转到正三品,可谓更加困难。

    『还不如之前的五年一迁、正常序迁到正三品呢!』

    冒出这个想法,袁可立甚至想改为武官的迁转之法,但又说不出口。

    刚才反对文官和武官一样迁转,现在又怎么出尔反尔呢,所以他只能委婉提出,武官序迁到正三品,有可能数量太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