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孙承宗入京(2 / 2)

加入书签

    境外的事情则在绸缪之中,朱由检一直很注重保密,也没有随意下发旨意。

    同样也在这一日,孙承宗自上月底被起复后,终于从老家保定府高阳县赶到京城。

    朱由检命他好好休息,择日商议事务。

    次日,王朝用和毛文龙等人,押着魏忠贤的一千武士抵达京城。

    朱由检命两人汇报情况,把那一千武士交给锦衣卫整训,以后看情况使用。

    十一月十八日,武英殿。

    朱由检召开处理兵部事务的常参会议,命令孙承宗、毛文龙参加,商议辽南和朝鲜等事。

    首先嘉奖了两人以前的功绩,勉励他们用心做事,朱由检向孙承宗道:

    “刘诏的事情孙卿知道吗?”

    “为何有些人弹劾刘诏、阎鸣泰、马世龙沆瀣一气,说孙卿信任阎鸣泰,逐王在晋而用之?”

    这个指责很重,因为刘诏已经被定为首逆同谋。他在先帝弥留之际领兵三千趋近京城,这件事太过恶劣。

    凡是知道这件事的臣子,都清楚这里面的厉害。一个不好大明就会多出一支受宦官掌控的神策军,甚至在京城出现一个董卓。

    有些人把刘诏和孙承宗联系起来,孙承宗若不解释好,后果可想而知。

    孙承宗入京之后,对有些人弹劾自己也有所耳闻。听到皇帝责问,急忙解释道:

    “臣抵关回奏,先帝以八里不宜再城,改王在晋为南京兵部尚书。”

    “吏部等衙门会推辽东经略,已题推阎鸣泰、李三才、王之寀、王之臣四臣。”

    “臣以为辽东经略遽难得人,自请身任,赴山海督师。”

    “朝廷升阎鸣泰为辽东巡抚,岂是臣逐王在晋而用阎鸣泰?”

    “刘诏乃朝廷下旨,说他夙负边才。其谋逆之事,臣实不知。”

    没有对孙承宗的解释轻轻放过,朱由检又问道:

    “马世龙是怎么回事?”

    “他和刘诏、阎鸣泰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孙承宗道:

    “马世龙柳河之失,臣即劾奏,何敢一毫偏私?”

    “他和刘诏、阎鸣泰的关系,臣实没有耳闻。”

    朱由检紧盯着孙承宗,继续逼问道:

    “有人说柳河之败后,止存兵五万八千。”

    “朝廷可是一直按十四万兵马,给辽东发放饷银。”

    “所以辽东兵马,到底还有多少?”

    这个问题更是严重,孙承宗道:

    “臣在辽东之时,原额官兵一十三万四千四百三十三员名,汰过一万七千三百四十七员名,留下官兵一十一万七千八十六员名。”

    “马世龙柳河之失,折损二将,损兵数百,实不知‘止存兵五万八千’之说缘何而来?”

    “辽东现有兵马多少,臣实不知。”

    朱由检也不信柳河之败损兵数万,否则这场战斗在后世就不会默默无闻了——

    损兵数万人的大败,足以影响整个辽东战局。放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默默无闻。

    再加上辽东一直是按十四万人发放饷银,朱由检把柳河之败轻轻放过,转向毛文龙道:

    “马世龙柳河战败有过,念在他出身武举,起复为东江护军都尉。”

    “毛总兵,你能和他配合吗?”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