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宁远伯国(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在李顺祖的要求下,李尊祖写了奏疏请求述职,带回来的海参等贡品,都列在奏疏里面。

    这份奏疏,和李顺祖的奏疏一起,很快就通过锦衣卫的渠道传到了御前。

    朱由检得知李尊祖已经回归、并且成功在金角湾开辟了营寨,很是高兴地道:

    “倒真是个人才,可以重用一下!”

    在看到李顺祖的让职奏疏后,又沉默了一会儿。让人把李顺祖和李尊祖兄弟召过来,询问李顺祖道:

    “先前你就让过职位,但是朕没有答应。”

    “怎么如今又要让职,是为什么考虑?”

    李顺祖考虑良久,此时当即回道:

    “臣的身子太弱,无力上阵厮杀。”

    “甚至连处理南司房的事务,都经常感觉劳累。”

    “臣弟李尊祖有勇力,又有心为陛下立功,臣想把开辟藩国的机会让给他,让他更好发挥。”

    朱由检闻听此言,又看向李尊祖。在确定兄弟二人都是这个意见后,感叹道:

    “兄友弟恭,团结一心。”

    “李家有个好门风啊!”

    “怪不得曾有李门九将,撑起辽东边防。”

    感叹了一下,朱由检向他们道:

    “你们兄弟如此,朕也不能扫兴。”

    “原本朕打算在金角卫成功开辟后授予李尊祖世职,现在就提前授了,作为世袭指挥佥事。”

    “然后你们兄弟二人的世职调换一下,李顺祖以后世袭指挥佥事,李尊祖世袭指挥使、承袭宁远伯爵位分封。”

    李家兄弟闻言,顿时都是大喜。感谢皇帝皇恩浩荡,让他们都有世袭职位。

    不过朱由检却没想自己把两个世职养起来,又取出来地图,划了两块地方,向他们道:

    “宁远伯国的封地,最高仍是方三百里,就放在金角卫一带,由李尊祖开辟。”

    “李顺祖的世袭指挥佥事以后会转为世袭子爵,在宁远伯国南方靠近朝鲜的地方建个子爵领,最高方二百里。”

    “以后这两块地方,就作为李家的封地。”

    “伯国可设一卫,子爵领可设两个千户所,并且允许有一支不超过卫所兵力的舰队。”

    李顺祖和李尊祖闻言,相互对视一眼,都感到了惊喜。

    他们都没想到,皇帝给李家也多封了一位子爵,并且分封了子爵领。

    以后两兄弟相互扶持,封地更容易维系。

    这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觉得,皇帝是真大方,随手就赐下这么多的封地。

    其实朱由检并不是真大方,而是他知道金角卫和朝鲜之间的地域,撑不起一个新藩国。

    如果册封其他人在那里设子爵领的话,又可能在朝廷无力支持的情况下,挡不住朝鲜人侵蚀。

    与其如此,还不如封给李家人,和宁远伯国组成一个封地群。以金角卫为核心,稳固那块地域。

    反正他不认为李家能从那块地方崛起,威胁大明内地——

    毕竟那里实在太远了,离东北腹地都有一段距离。而且大多是山地和丘陵,养不起来很多人。

    更何况,他在北边册封了兵力更多的江陵公国。李家即使有反心,也得先解决他们。

    同样对江陵公国也是如此,他们想要造反,需要先解决宁远伯国,占据这块要地。

    这两个藩国,在朱由检规划中就是相互牵制。李家和张家只要识相,关系就不会太亲近。

    至于现在,朱由检需要李尊祖帮忙,帮张家在庙街立足。趁着天气暖和黑龙江能够通航,沿黑龙江向西,探索东北腹地。

    所以,他把张同敞同样召过来,让他们通力合作,一同从建虏后方,威胁建虏腹地。

    李尊祖和张同敞都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在消灭建虏之前,他们的封地始终不安稳。建虏在知道他们到了后方后,一定会派兵打击。

    为了自己的封国,两人一口答应,一定会通力合作,完全消灭建虏。

    甚至李尊祖心中,还有在平辽时立功的想法,把宁远伯国变成宁远侯国,获得更大的封地。

    想到这里,他对自己的曾祖李成梁,再次有些埋怨。因为如果不是李成梁的弃地养寇的话,正常来说,李成梁这个宁远伯会被追赠侯爵,被列入紫阁功臣之后,后代能开辟侯国。

    但是在李成梁的骚操作下,他死后根本没有被追赠。连紫阁功臣的席位,都被李如松取代。

    李如松只是被追赠宁远伯,他的后代自然只能开辟伯国,无缘侯国地位。

    李尊祖想要扩大封地,就只能自己立功,被皇帝授予更高的爵位。

    这也是李顺祖在思索之后,把世职让给他的原因——

    因为现在的李家他们这一脉,只有李尊祖能立功、有能力开辟藩国、获得更高的爵位。

    在这个分封制开启、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下,李家想要不落后,家主就必须让更强的人担任。

    朱由检从这件事上,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按照大明的荫叙制度,爵位都是按继承顺序承袭,这在和平时期没什么,有利于传承稳定。

    但是在开拓时期,就有些不合时宜。

    例如,他认为当今秦王的第四子朱存釜最强,最有能力开藩。但是在他的三个哥哥和子孙死光前,朱存釜根本就没有继承秦王的机会。

    因此秦藩分封的事情,朱由检就只能延后,甚至以后要派人,帮助秦王开藩。

    对李家兄弟的安排,让他想到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在不改变当前继承顺序的情况下,给有能力的人,册封独立领地——

    让这些人开藩,而非朝廷出力。

    这样朝廷的压力会小很多,宗室中的人才也能脱颖而出,开辟更多领地。

    这个思路,很快被他安排人写成文件,发给抵达京城的藩王和世子。让这些人仔细考虑,推荐合适的人才前来京城学习。

    一众藩王和世子看到后,对此议论纷纷。(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