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愿做守门员(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是薛漕师兄和严志名师兄打算出国了吧?”方子业懂了。

要出国,最佳的时间就是博士一年级的下学期,也就是博士第一年春节后,然后出国一年,在博士二年级期间回来。

比如说董文强和王元奇,就是出国半年左右归来的。但是与王元奇、董文强二人同一届的顾毅师兄,则是没有出国的机会。

履历太过于单薄,没有申请到出国的奖学金,自费出国是不划算的。

当然,王元奇和董文强两个人出国的时间更早,是在博士入学的第一年的十二月份,就申请了出国的机会,从一月份到六月份的半年期。

今年邓勇教授的博士师兄,是专业型的严志名还有学术型的薛漕,两个人都申请到了出国机会,相当不容易的。

“是啊。两位师兄都很优秀。”

“方医生,听说你比洛听竹还要优秀啊?能不能表演一下?”一个进修的老哥这么问。

他今年和袁威宏同龄,三十四岁,硕士毕业后就进了地级市医院,如今是中级第五年,正好快晋升职称,但是他要晋职称的话,需要有进修经历还有基层工作经验以及文章。

他是从仙市人民医院过来的,人比较胖,体型与洪字礼的学生段师兄有几分类似。

“董哥,这些都是传言而已,我哪里优秀了哦,王元奇师兄才是我们该学习的对象。”方子业本来是打算有在自己两位师弟面前露一手的意思。

只是,方子业刚刚看到了自己的同学,以前比自己更加优秀的李源培,突然收敛了身上的气质,方子业也就收起了这样的心思。

李源培与他的私交是极好的,当年方子业算是最落魄的时候,也没人踩他,多是鼓励和商业互吹,但不是那种挖苦人的互吹。

方子业如今,绝对不会做挖苦李源培和给李源培压力的事情,甚至如果机缘巧合,兄弟们之间相互照顾,这是极好的。

王元奇是与方子业同一年进了本院,但那时候的王元奇是博士。

只是王元奇这个博士的份量,比顾毅和董文强都还要牛逼,因为王元奇就是走了专业专项计划上来的,而他的本科不是很好,所以就选择了鄂省比较好的汉市大学中南医院的骨科就读,避免有太大的竞争压力,或者被瞧不起第一学历。

即便是现在,王元奇师兄,虽然在基础操作方面的高度,比不上方子业,但是在博士对标练功房出关的专科基础技能方面,是比方子业要强的,方子业都还没朝着这个方向奋进。

真要算起来,估计邓勇教授并列第三喜欢的人,就是王元奇,另外一个并列的,则是博士二年级的董文强,也是做实验非常优秀的学术型硕士。

“方博士有点谦虚了,我们来了中医院半个月多,所有人包括老教授们,对方博士都是赞不绝口的,肯定方博士的操作是格外优秀的。让我们长长眼嘛。”从恩市中心医院来进修的李元宏,也这般要求。

可方子业还是没答应,只是说:“我就随便练练,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就不在各位师兄弟还有老哥们面前献丑了。”

见方子业拒绝,虽然几个老哥都很失望,可方子业能够做到,几个月不来练功房,仍然力压他们亲自承认的洛听竹这样的顶级天才的操作,肯定是有水平的。

但是方子业不肯表现,练习的时候,也是操作他比较生涩的专科基础操作,他们也没办法。

方子业操作完后,就去了兰天罗和揭翰两人练习的操作台各自看了半个多小时,并且还一一耐心地给两人指点一些细节。

这样的指点模式,是方子业从洛听竹那里学来的,洛听竹刚进练功房时,比方子业要更加扎实,因此,那时候方子业对洛听竹求教时,不仅是学了他指点的专业内容,还学习了指点的模式,方子业觉得还不错。

预计着两位师弟,不久之后,分别会在切开术和缝合术上,再进一步后,方子业的心情也是见好。

只是瞥眼再看向李源培方向时,李源培正好打算离开。

方子业见状,“你们两个继续练习啊,晚上十点再到实验室集合,我出去找李源培说点事。”

“好的师兄,你找李师兄有事的话,你就先走吧。”

“我觉得我们差的不是技巧,是熟练度,还差一点点。”揭翰点头。

兰:“我也差不多,方师兄。”

两人继续低头苦练。

方子业跟出练功房后,几个也占着操作台的进修医生才问:“这方博士,真的很牛逼啊?”

“方师兄当然牛啊,卧槽,你是没看到他表演断尾动脉续接。”靠近进修医生们的朱允炆说。

就这一句话,一个名词,直接把几个人都干趴下了。

神TM断尾动脉续接,在地级市医院里面,能够做断尾续接,或者说断肢再植的人,做得好的人非常稀少,每一位都是手外科最宝贵的财富,只要能够血管通过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重金聘任!

不论学历,就是想要做到地级市医院,手外科最强。

练功房大楼外,大概几十米的距离。

方子业邀请说:“培哥,一起去吃个宵夜不?我可能得拜托你一点事儿。”

“业哥,我得去一趟实验室,吃宵夜就不方便了。虽然说,没办法在专业上冒泡,但是毕业的基本要求还是要筹备的。”李源培婉拒了,感觉一副从重山下脱不开身的沉重。

方子业也不知道怎么帮忙,只是笑了笑说:“培哥,其实我们可以放轻松点,有一个特别好的师父,是你我的福气。”

“我找你,是希望你在我离开后,帮我照顾一下两位师弟。”

“他们两个去年都还是蠢萌,在临床里如同小白,我怕我走了,他们找人问和找人帮忙的地方都没有了。”

李源培闻言怔了怔,紧接着摇头道:“那不可能,业哥,你想多了。”

“不管是揭翰还是天罗,这人脉都很好的。”

李源培的确觉得方子业想得太多,他们的人脉积累,不比你方子业差好的吧?

“培哥,表面上的人情往来是往来,真正的帮扶还是需要的。培哥,你要是不方便的话,我去问问熊锦环。”方子业索性改口。

方子业自己吃过亏,有很多事情,他找不到人问,不好找老师问的,就只能自己去慢慢揣摩,因为有些事情,你直接问博士师兄,别人未必给你真实的答案。

这条曲折的道路,方子业走过,所以希望给两位师弟找一个比较靠谱的依托。

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

李源培道:“业哥,你们师兄弟的关系处得真好。好羡慕你们啊。”

“没关系,业哥你去奔赴前程,老弟我愿意做个守门员,做个吃老底的人,就老老实实地在这里呆着。”李源培的语气稍微萧瑟,但很正式。

仿佛一种守村人的倔强。

“培哥,你肯定可以的,前路漫漫,谁知道谁不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呢?”

“你反观去年的你我,我在你面前,也没有像你这样萧索。”

“培哥,我不是故意阴阳怪气什么的,我只是觉得,只要有希望,肯努力,其他的一切肯定都是缘分未到。”方子业说。

如果他早早地以李源培现在的心态处事,方子业早就被抛弃了。

“好,谢谢。”李源培点头。与方子业对了一下拳头,就转身消失在了夜幕中,去努力属于他的拼搏,寻找属于他的机缘和突破。

长路漫漫,灯火也不足够通明,可李源培这一刻,仿佛也没觉得前途迷茫,因为他现在走的路,就是以前自己同学走的路,自己的同学可以走出来,他也一样可以。

第一卷终章。

回顾一下,第一卷,就只有熊锦环这个人物,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落脚点,按照大纲,是要把他理一下的,但考虑到不在同一个组,没有什么交互,还是放在后面去吧。

小鱼觉得第一卷写得是比较成功的,关于学术。关于硕士和博士,关于主治,关于总住院,关于副教授,他们的各自位置,取舍,为何努力,资源分配,杂糅了太多的东西。

虽然说,方子业还才刚刚起步,但其实吧,真实的世界里,在科研领域,教授都才刚刚起步,因此不要着急,医学本就是大器晚成的学科……

接下来一卷,是非常纯粹的事业卷与专业卷,相信小鱼,事业卷和专业卷,是比学术卷和读书卷更好写,更容易出彩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