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调和(2 / 2)

加入书签

“不过两位丞相所设规条数目繁多,其中有一部分也的确不合情理,因此朕昨夜将其修改了一番,重新设立了一份新的规条。”

陈少游从袖中拿出一张早已叠好的纸,递给一旁的徐茂公并开口说道:“军师,麻烦你念给大家听一听。”

“是,陛下。”徐茂公将那张纸翻开,而后一条一条地念了出来。

李子通、王伯当所订立的数十则规条,陈少游删改了不少,不过基本都是涉及一些无关国家发展的繁文缛节,而这些也正是陈少游以及程咬金他们最反感的规条。

徐茂公刚一念完,秦叔宝、单雄信等人就出声赞同,程咬金等人也随之点头附和。

陈少游所修改的规条虽然一样有不少规矩要遵守,但比之李、王两人的规条已经少了很多繁文缛节了。

罗成、裴世基等人也跟着点头赞同,李子通、王伯当虽然仍有些不太情愿,但也没有直接出声反对。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陈少游若是一开始就将自己修改过的规条拿出来,不但李子通、王伯当会直接开口反对,程咬金等人心中也必然会不乐意。

但是先让王伯当念过他们两人所设规条后,他们便见识到众人的反对浪潮了,而程咬金他们也知道了最严厉的规条是什么。

这时候抛出陈少游修改过的规条,程咬金他们肯定会欣然接受。

李子通、王伯当也不会觉得自己的苦心白费,心中同样能够接受这一结局。

陈少游,也不会那些规条所束缚,同时还能将大乾内部的部分矛盾化解,简直称得上是一举四得。

……

时间过了几日,长安密探传来的消息中,又有一条引起了陈少游的注意。

杨广下旨,言唐公李渊蓄意谋反,因此要将其全家抄斩。

剧中杨广登基后李渊献上了丰厚的贺礼,因此杨广便没有计较此前发生的事情,可如今他又为何要杀李渊全家呢?

这是在剧中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令陈少游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陈少游不知道是,这其实还是他的锅,两年前他在潼关救下李渊的时候,最后甩出的长刀划破了跑在最前面那个黑衣蒙面人的脸颊,那个黑衣蒙面人其实就是杨广。

那一刀伤得并不深,但却在杨广脸上留下了一道细微的疤痕,每次碰到那条疤痕都会令他大为恼火,只是他并不知道当初在潼关出手的那人是谁,想报仇都不知道去哪儿报。

至于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他们只知道陈少游是杀了宇文智及的人,但却并没有将潼关出手那人与陈少游联系起来。

直到这次宇文成都出征,他才认出了陈少游就是当初在潼关出手的那人,兵败逃回长安后,他便将此事告知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为了帮儿子躲过责罚,先将责任推到罗艺身上,随后又告知杨广,陈少游就是当初打伤了他的人。

杨广得知此事后心中怒火中烧,可偏偏瓦岗又打不下来,接连生了好几天的气,最后在宇文化及的建议下迁怒到了李渊的身上。

正是因为要杀李渊才导致他受伤,所以李渊也是要承担责任的,这就是杨广作为皇帝的逻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