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逃亡(2 / 2)

加入书签

但一周他仍是在我这留宿五日,周末时却毫不留恋回到自家的宅邸。我不曾知晓他家住何处,家中作何营生,更是不知他家人是何许人也?只是在我这处,我便想作,此乃我们一同经营的小家,我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他应是我温暖的港湾,温柔的臂膀。

我从来不愿干涉他的生活,也从来不曾问过他是否爱着我,我始终在心底里坚定的相信着他,即使往往揣揣不安。许多年后,我才发现,我竟是傻傻分不清,坚持下来的到底是那个我,还是我那颗执迷不悟的心。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霜重鼓寒声不起。

日军的飞机从八月份就开始对着南京城实施轰炸。  9月19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后经证实,海军航空队反复实施了空袭,先后达五十余次,参战飞机总数达900余架次,投下炸弹160吨。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持续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结束。日军不给国军喘息之机,迅速从苏南地区挺进;进而威胁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国民政府在南京各机关自1937年11月16日开始大规模迁移。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我终是和父母分隔两地。中央医院迁址重庆,汇文中学迁址上海。

我站在码头,静静的看着周围慌乱的人群,杂乱的船只,混乱的局面。紧紧握住了父母那双沧桑的手,不知是感动,还是感慨。终是有离别的一日,却不知竟是如此突然。

我大抵还是不愿让他们瞧见我的软弱,只是习惯性的将我的头,深深埋进他们紧紧依偎的肩膀上,双手分别轻轻搂着他们的肩头,眼泪一点点从眼眶渗出,一滴一滴倾卸在空中,不见踪迹。

今日晨起,我仍是对着身旁空落落的被子,愣愣出神。早在昨日里,我便突然寻不见他的人影,他就这样突然消失在了我的世界里,没有嘱咐,没有知会,也没有任何消息。

我不知道怎么去寻找他。因为我不知道他的住址,不晓得他的电话,更不清楚他的工作场地。

我只知道每天每天,静静地等着,他便会来到我身边。他出现的总是那么及时,像一束冬日里的阳光,温暖的,刺眼的,夺目的。

现在,他的无端端消失,竟一下子让我无所适从。我想去疯了一样的找他,大声呼喊,四处寻觅,找遍每一个他可能出现的地方。

可是,那是哪儿?我不知道。这么许久,我不知道他会去哪儿,他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他会在哪儿逗留?留给我的,只有这满室的空虚和孤寂。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我们这个家等他,只有等着他……

到了现在这一刻,感受着父母即将离去的怀抱,我才又真正体会到了不舍的温暖。轻轻抹去眼角的泪痕,我现在要坚强,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去面对,对,我还要做好吃的等他回来,那件他换下的衣服还要再洗洗,还得再备上一套他外出的衣服。嗯,我还有很多事没做……

待我抬起头,佯装着坚强的模样,等一看到眼前父母那迟暮的脸庞,眼泪又硬生生在眼里打起转,我努力昂着倔强的头颅,忍着不去再看他们二老一眼,狠心挥挥手,将他们送上了出下关的船舶。

我在岸边站了许久,许久,神色呆滞,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呜呜冒着黑烟的烟囱缓缓离去,却不知,此番再见,已是经年。

  1937年11月20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政府机关、学校纷纷迁往内地,很多市民也逃离了南京。在6月有101.5万城乡居民的南京市,到了12月初的常住人口据估计还有46.8万至56.8万人。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