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胜(1 / 1)

加入书签

诸葛老大附上这封书信,也正好试探荀俣一二,看他如何回信,若荀俣还有其父之志,立志兴复汉室的话,那么他应该会回信提及荀彧与诸葛老大谈论《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事。

而一旦确定荀俣之志,那么诸葛老大就会在我们这边组建好足以与曹魏分庭抗礼的骑兵部队后,向荀俣传讯,执行我和诸葛老大之前一起商定的计策。

按照诸葛老大的预计,荀俣若有心扶助大汉,觅得良机施行此计策,应该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毕竟此计务须隐秘,若太过急进,恐引起曹魏方面的注意,甚至起到反效果。

而就算荀俣寻得良机施行此计,按照我和诸葛老大的谋划,此计最后还需曹魏之主曹睿首肯,方有望达成,要一国之主决定主意,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可成,起码也需一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

如此计算,此计就算稳妥施行,也起码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才有结果,而一旦有了结果,荀俣方面自会想办法通知诸葛老大,诸葛老大收到传讯,当然就会发动第二次北伐了,而此段传递信息和组织发动北伐的时间,正好待曹魏朝野上下震动,酝酿更大的动荡。

算算时间,我方迁都之事大概耗费半年光景,其中还不断准备骑兵装备,而迁都之事一定,诸葛老大就会禀报刘禅陛下,让马超两兄弟往西凉征召骑兵,按照我和诸葛老大之前的推断,骑兵组建及熟悉新式装备大概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加上洛阳那边荀俣发动计策所需的时间,也差不多与之前和诸葛老大商定的三年左右再次发动北伐的时间相同。

而现在听诸葛老大的意思,就是荀俣此着计策其实也是锦上添花之举,只要我们大汉这边准备就绪,骑兵战力能够保证的话,有荀俣协助自然是最好,若然缺少荀俣这着妙棋,诸葛老大也依然会禀告刘禅陛下,在三年后再次发动北伐之役的。

不过以诸葛老大这种一生谨慎小心的性格,自然希望自己手上的底牌越多越好,所以荀俣这着棋,他是怎么都想尽一切努力争取过来的。

听了诸葛老大的种种剖析,我顿时想到了《孙子兵法》里面《势篇》中所言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一句。

以现在诸葛老大跟我说了这么多事情,按照我的理解,其实在诸葛老大的考虑中,我大汉的国力和军力就是“正”,而马超兄弟能够找来的骑兵、我想出来的新式骑兵装备、荀俣施行的计策等等,都是“奇”。

在诸葛老大的种种思虑中,就算没有了这些“奇”,他也会用“正”去“合”的,而历史上的诸葛老大,也正是贯彻了这种思想。

原来的历史轨迹里面,诸葛老大并无种种可帮助他达至北伐胜利的“奇”,但他仅仅凭借自己超群的政治和统帅,保证了蜀汉这边足以战胜魏军的军力和保障这些军力作战的国力。

只做到了这两样,诸葛老大就敢用这个仅仅足够与魏国作战的“正”,悍然发动了多次北伐,甚至还屡有斩获,期间并无大挫。

以弱国凌强国达七载之久,甚至在最后的北伐,还打到魏国境内,准备进行屯田,赖着不走了,若不是诸葛老大病逝五丈原,可能魏国就会沦为万世笑话了,占据中原腹地而被仅有一州之地的弱国攻灭。

当然了,历史上的诸葛老大也并只是光靠“正”的,他那小心谨慎的性格,还是想方设法去寻找致胜的“奇”,可惜历史上的种种现实,逼得诸葛老大所能寻找的最佳之“奇”,就是东吴的援助了。

不过其实诸葛老大也不是妄想东吴攻破荆州,重复关羽“威震华夏”的战绩,只是希望东吴能出兵呼应,牵制曹魏的兵力和消耗曹魏的国力而已。

可惜东吴这个猪队友,在牵制曹魏的作用上,还远不如一支偏师的作用,导致诸葛老大的北伐,困难重重,最终随他逝世而烟消云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