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楚、吴、越的爱恨交缠(1 / 1)

加入书签

而与齐国相比,另外一个战国时期与秦国分庭抗礼的强国楚国,就有出息得多了,楚国地处南方,但是当时南方可不比后世,虽然土地依然肥沃,但是人烟甚少,乃是蛮夷之地。

楚国当时被周王室封在南方,且爵位还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仅次于最低爵位“男”的“子”爵,亦是当时受封诸国中爵位最低的一级,就连当时亦是同样不受重视,封到西方抵御西边蛮族的秦国,其爵位都是“伯”,可比楚国的爵位还要高。

由此分析,当时楚国封地位置不好、疆域不大、爵位几乎处于最末等,应该是受到周王室稍有不公的待遇的,亦同样受到中原诸国的轻蔑。

所以其实楚国早期的立国经历,与秦国也颇有相似之处,及后楚国日渐强大,自然就追求应有的政治地位,可惜中原诸国俱指楚国为蛮夷,总是拒绝楚国的来往。

而楚国也甚是头铁,竟然不顾当时列国间崇尚的礼仪,直接用武力打服甚为南方诸封国之首的随国,强迫随国这个“侯爵”之国,为楚国向周王室请求提高爵位,周王室自是对这种不合于当时主流思想的做法不予理睬,无视了楚国这种请求。

当时楚国既然能够打败随国这个南方为首的国家,自然就已经有了称霸南方的实力,所以以楚国当时的想法就是,周王室无视自己如此合理的请求,明显就是侮辱自己,自此之后,楚国就公然以“蛮夷”自居,不再强行与中原诸国结交,甚至悍然自封为“王”,与周王室公然对立,成为了列国之中首个称“王”的国家。

如此一来,楚国就是公然闹起了独立,自此之后,中原凡是称霸成为老大的国家,都会将楚国视为自身大敌,尽力防止楚国对中原诸国造成影响,改变了整个天下的政治环境。

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就将楚国作为最大的蛮夷之一,屡次联合诸国军队攻打楚国,逼楚国向周王室臣服,最终楚国慑于齐桓公所领诸国军队,与齐桓公订下了“召陵之盟”,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并重新向周王室纳贡。

而继齐国之后崛起的晋国,更是与楚国相争了近百年,甚至为了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还想出了一个奇招,就是扶植比楚国还要偏远的一个小国吴国,让吴国去骚扰楚国的后方。

只要楚国后方不稳,自然就不能全力与晋国在中原争霸,为了这个目的,晋国就派遣重臣巫臣,带着战车去到吴国,教导吴国车战射箭之术,还派了不少人带着典册等书物,将当时中原地区最先进的文化制度等向吴国教授。

由此,吴国在晋国的大力扶持下,国力逐渐壮大,由伍子胥营建了当时吴国首个中原样式的城市——姑苏城,就是后世的苏州了。

吴国不断学习中原诸国的制度和文化,待到吴王阖闾之时,吴国在孙武的帮助下已经练出了一支强兵,于是屡次兴兵攻打楚国,连续数次得胜,最后更攻破了楚国都城郢都,伍子胥还将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中拖出来鞭打,报了其父兄被杀之仇。

伍子胥如此做法,引起了其好友申包胥的愤慨,于是上演了一出“申包胥哭秦庭”的好戏,引来了秦国大军,击退了吴国,保全了楚国社稷。

楚国经此一役,心有余悸,于是也有样学样,学习晋国的做法,在吴国的更南方,扶植了一个屡受吴国压迫,甚为弱小的越国。

于是乎,引出了由夫差、勾践、范蠡、西施、文仲等诸多人物构成的“吴越争霸”大戏,“卧薪尝胆”、“西施浣纱”、“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等等脍炙人口的词句也由之而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