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土木堡之变”的前因(1 / 1)

加入书签

不过马铁就算让关兴去追击,也只是略尽心意而已,一军主将,又有上千士卒保护,一心求存的话,在古代这种没有便捷侦查和通讯手段的时代,基本上可以说是难以捕获这条“大鱼”的了。

而马铁战报中说到的情况,也确实符合了这种情况,按照负责追击曹真的关兴回报,其一路追击,也没有追上曹真的脚步,只是沿途击杀了数百名应该是追随曹真撤退的曹魏骑兵。

以此推测,曹真最后带离战场返回洛阳的精骑,大概就只有一千五百到一千八百名左右,如此规模的话,对大局已经不构成影响的了。

战事到此,由诸葛老大策划,马铁负责具体执行的二次北伐,可谓是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之后的部署,只要魏延不掉链子的话,基本上就可以按照诸葛老大的战略构想一步步实行的了。

而随着马铁战报一起呈递给刘禅陛下的诸葛老大的奏报,也详细说明了此事,言及如今二次北伐首战告捷,正是将士用命之时,其自会监督激励众将士,务必使得二次北伐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言下之意,应该就是之前诸葛老大向我讲述的,就算此次北伐不能一举收复洛阳,使得天下有识之士明白天下大势已变,竞相投向大汉,也要占据司隶半州之地,使得洛阳虽拥坚城而无寸进之力。

剩下的就是将洛阳彻底变为曹魏的一个永不愈合的伤口,皇帝陷于城中,号令可以离开洛阳,但是皇帝车驾及护卫人马却是无法离开洛阳。

如此一来,曹魏的君主就成为了一个鸡肋的存在,救则曹魏军队无力穿越已被大汉骑军分割的洛阳到虎牢关的区域,不救则使曹魏朝政动荡,甚至皇帝久不离险境,自有“忠臣”劝还在世的曹植或是其他宗室暂居君位,以令大汉知难而退,使得魏主曹叡能够顺利脱险。

只是后世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前后种种事情,就已经说明了这种名位之变,极可能会演变成左右政权命运的大事。

“土木堡之变”乃是公元1449年7月发生的,这个时候的明朝,由于利用蒙古分裂为东、西蒙古的机会,一举压服了蒙古诸部,自此东蒙古被称为鞑靼,西蒙古被称为瓦剌。

只是之后鞑靼仍然不服明朝统治,瓦剌为借助明朝军力对付鞑靼,归顺大明称臣纳贡,鞑靼屡经明朝和瓦剌合力攻打,逐渐势弱,而瓦剌却是渐渐强大。

故此瓦剌与明朝的关系却是十分密切的,屡屡遣使向明朝进贡马匹,而明朝对瓦剌的赏赐也是十分丰厚的。

不过到了后来,瓦剌见这种进贡大是有利可图,于是进贡规模日渐扩大,甚至到了1449年2月,明朝太师也先更是遣使2000余人贡马,诈称3000人,向明朝邀赏。

由于主管此事的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坚持按实际人数给赏,同时因为发现使团企图以次充好,贡马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减去马价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之后也先使团就制造衅端。

及后到了7月,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

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明朝派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兵万人御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