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月度学堂(2 / 2)

加入书签

通过这样的一来二去的来往,润知将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当中的佼佼者,私下都以聊天品茶的名义请到府中,进行详细谈话,之后逐渐尝试举办一些大型的公开的辩论,从而让这些人的最为佼佼者赢得声名之后,在润知的安排之下,赋予特殊的地方学政官职,并且让其代替润知在学堂上进行知识分享。

与此同时,润知也没有放弃一些底层的百姓,润知特意将这些地方长官和乡贤进行逐个考察之后,开始在各地办各种的月度私塾。

这种阅读私塾,一般每月公开在一个广场之上,四周安排衙役护卫,然后中间放上无数的板凳,让有意愿参与者,签字后,进入场内,听润知选出的乡贤进行各类知识分享。

自然能够有资格在广场之上,在众多衙役的护卫之下对众人分享知识的乡贤都是润知千里挑一的学识十分渊博之后,是信得过的那种才高八斗之人。

这种月度私塾是对所有男女老少都开放的,只要愿意进入的,一概免费提供茶水待遇。

如此一来,这浙江杭州开始称为九州人人称道的“经典国学之都”,在这浙江一府范围,人人对诸子百家那可谓是倒背如流,以至于人人开始遵纪守法,道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都以学识渊博为荣,以不知孔孟之道,墨翟之道为耻了。

如此,九州所有人竟然都对这浙江之人顿时间居然都刮目相看了,各地居民纷纷前往浙江,纷纷要亲眼目的这阅读私塾是怎样的一个事物。

在润知定期进行专门针对官员的学堂之上,润知结识了浙江当地三个大儒和两个墨家佼佼者。

这五个人中,以传承儒家学派的宝荣书院的院长田克钦和传承墨家学派的安利书院的院长郑创华为润知最为赏识。

原来这田克钦乃是一个十分博学之士,自小就发奋苦读,从一个贫寒之家,通过科举考试,终于成为进士,被朝廷封为杭州地方知县,在任之日,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为百信们着实干了不少的实事,更兼两袖清风,在当地赢得了十分要好的名声,为当地人人所称道不已。

在这田克钦花甲之年之后,主动请求辞官归隐,州府官员看在其一生为百姓做了诸多的好事,在当地德高望重,本想将其推荐给朝廷。

因为州府官员主意到其年岁已高,且有辞官归隐之志,又知道其家十分清贫。

因此,州府官员特意从州府府库拿出五千两白银资助其辞官归隐后的生活,并且派遣其手下衙役吹锣打鼓,一路扛着“两袖清风,衣锦还乡”的招牌,并且在其家乡给他购置了一处专门的府邸供其养老居住。

自然这田克钦拿着这五千两银子回到家乡,又是众多的衙役们扛着“两袖清风,衣锦还乡”的匾额回到家乡,自然一时之间在其家乡引起轰动,家乡男女老少争相出来目的这个担任了一辈子知县,为百姓们做了无数好事的好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