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下令灭蝗(恢复更新)(1 / 2)
蝗虫难抓是一回事。
而且蝗灾中的蝗虫和普通蝗虫不大一样,它们不仅没有半丝肉,而且还都是飞蝗,敏捷迅速。
崇祯并不想就吃蝗虫这一问题,和诸大臣辩解,不过……
温体仁有一件事倒是说对了。
这蝗虫还是得捕杀的。
但是崇祯并不准备光下令让老百姓捕杀,得给官府下令,让官府组织起来,这样方能事半功倍。
崇祯环顾满朝文武,缓缓道,“温爱卿说的对,朕即下令,抓捕蝗虫,并将其运送入京,能抵一部分的赋税和徭役。
凡官员下辖区,捕的蝗虫越多,朕便加官进职,甚至给予五世平袭的爵位,钦此!”
崇祯已经想明白了。
蝗虫必须要灭,而且还要调动官府的积极性,得给这帮大明的庸官一点点甜头。
否则没有官府的大力组织,光靠老百姓捕杀,绝对没有办法消灭蝗虫的。
这玩意铺天盖地而来,数天,甚至几小时就吞吃完了所有绿色的植物,老百姓防不胜防。
可若是有官府组织就不一样了,鉴于崇祯发明的水泥,如今大明许多地方的主要干道,都铺上了水泥,信息传播速度比以前快多了。
加上崇祯又改良了育马技术。
要说咱的皇帝陛下咋就知道怎么保持马种不变呢?
呃,其实还是得益于他以前喜欢上一些不三不四的网站,正经东西没有学到,歪门邪道的东西学了不少,比如育马。
说句实话,自古中华就不擅长养马,加上战乱频繁,人都没有吃的,何况马了。
要知道马这种生物可是非常娇贵的,不像驴骡耐操,怎么喂养都行,驴和骡吃麸皮和稻草杆子都能长的膘肥体壮,马就得要吃好料子。
马,你稍微喂养的差了,环境稍微脏了点,它就会掉膘,或者生病。
所以中原王朝好不容易弄回的良马种,不过几代,便能退化成劣马,这些个劣马用来驮东西负重不行,打战更是操蛋,就来跑都跑不快。
而后来游牧民族一直防备中原,也就不会将好马种互市过来了,所以大明朝马虽然多,但是良马稀少,战马更是少上加少。
这一切在崇祯朝得到了改变。
如今卜失兔一统蒙古。
加上他和大明的羊毛贸易,手头银子多,而蒙古自古便与西方诸多国家有联系,卜失兔便又引进了阿拉伯的战马。
这家伙现在对崇祯这位天可汗是忠心耿耿,自然不会吝啬好马种了,无数的阿拉伯战马和蒙古的优良马种进入了大明。
这些马改良了大明的马种,甭管是驮马还是战马,都比以前上了不止一个档次了。
事实上……
现在整个蒙古汗国的牧民们,都对崇祯皇帝感恩戴德,崇祯便是他们的天可汗。
如今的大明良马济济。
无数的骏马,奔驰于大明的水泥官道上,将各种信件和物资传递到了四面八方。
所以,蝗虫刚出现在了一个县,其周围所有县镇都知道了,然后老百姓便在官府的组织下,提前部署逮捕蝗虫。
编制能够抓捕蝗虫的小网,夜晚点火诱杀,无数的蝗虫还没来得及落地,便被老百姓一捕而空,有了组织,群众的力量就是大。
然后这些可怜的蝗虫便被地方官员们当做政绩,一车车,一船船的拉到了京城。
无数的蝗虫都快把崇祯设立的几个大仓库堆满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