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狄啸(2 / 2)

加入书签

    见她茫然,赵灏立刻一屁股坐上车辕,打开话匣子:“云岭坡正是一百多年前的古战场。那时候天下刚刚一统,大元尚未恢复元气,契丹联合南蛮突袭边疆。开国将领狄啸靠着七万亲兵,在云岭坡与三十万敌军鏖战七七四十九天,浴血奋战,死守住了通关要塞,终于等来援军。最后敌军仅剩九万,我军全军覆没,尸横遍野。这一仗打得极其惨烈,河流溪水全部染成了红色,泥土犹如胭脂凝成,方圆百里都是残酷的血腥味,这便是史书上著名的‘云岭之战’!”

    “死了几十万人,怪不得阴气冲天……”

    傅娇看着手中罗盘,微微点头。

    赵灏又道:“云岭之战后,传言此地成了‘养尸地’。死去的人,埋在血浸透的泥土里,不会腐烂,反而会长出尖利的獠牙和锋利的指甲,昼伏夜出,专吸人血……”云岭坡的故事,在大元家家户户都用来恐吓小孩儿,赵灏从小听着这些故事,不胆怯是不可能的。

    周围村民们大概也觉得云岭坡这名字不吉利,后来便将其更名为“落凤坡”,以此纪念那位骁勇无畏的开国将军,狄啸。

    “狄啸你总知道了吧?”

    傅娇对这里的历史两眼抓瞎。

    她哼哼一声,“知道。死了呗。”

    赵灏觉得她这回答不太稳重,一改往日嘻嘻哈哈的模样,正色道:“姑奶奶,虽然你厉害,但是狄将军却不容不敬,他可是本世子唯一钦佩的人。狄将军当年在断水缺粮的情况下,只凭七万士兵挡住了敌军三十万铁骑,这份魄力天下少有。他与太祖皇帝是结拜兄弟,太祖修文,狄将军文武兼修,大元江山是二人一起打下来的,太祖对他极其信任器重。只可惜狄将军享不了福,才被封为凤麟大将,就死在了战场。敌人太过痛恨他,将他遗体悬挂在城墙……”

    赵灏说着说着,都有点想哭。

    他们这几辈人,在国子监除了学习四书五经,还必读《狄公兵策》《元书》,这些书籍大量记载了狄啸的英勇事迹。

    正是有狄啸这样的忠心赤胆之人,才有如今的海晏河清。

    傅娇一听历史故事就想打瞌睡。

    她随口说道:“那你就好好对待狄将军的后人嘛。逢年过节送点礼,有事没事登门拜访。”

    赵灏又目光古怪地看向她,“狄将军死的时候才二十七。他一生为国为民,根本没有留下后代。”

    “那他亲戚,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

    “狄将军是孤儿!”赵灏怀疑傅娇除了抓鬼,一点儿史书都没看过,“他和太祖相识于微末,意气相投才结为兄弟,由太祖引荐后才开始崭露头角,立下汗马功劳。太祖知狄将军惨死,痛不欲生,绝食了整整七天,后来给狄将军追封了大堆头衔,什么一等一品镇国公、昭德上辅忠义佐运功臣、录军国重事……”

    赵灏一拍脑门儿,“狄将军是唯一陪葬帝陵的外戚。今年太庙祭祀,你可以去拜拜他老人家的画像!”

    “拜那玩意儿做啥。”

    傅娇支着下巴。

    赵灏见傅娇不感兴趣,有点着急,开始给她细数狄啸将军的光辉故事。

    “邺城久攻不下,狄将军一来,率师北伐,势如破竹收复燕云六州。”

    “西晋祖逖寅时闻鸡起舞,而狄将军子时就起来练枪了。”

    “狄将军非常节俭。裤子鞋子穿烂了也不换。”

    “他从不吃肉。军营里有好吃的都紧着士兵,自己粗茶淡饭,就一碗咸菜。”

    “狄将军文采还特别好……”

    伴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傅娇听了一下午的《狄啸传》,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少年将军初步了解。

    手中罗盘指针晃个不停。

    傅娇撇撇嘴,从包袱里取出一沓黄纸,分给赵灏一些,“来,叠元宝吧。”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