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粮食危机(第三更,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船虽然是从纽约出发的,装满了建筑用钢和水泥,但是在哈瓦那停靠时,却装上了大量的油棕树苗——在古巴培育的油棕树苗,终于派上用场了。

甚至就连同土地也已经准备好了。

在大型拖拉机的帮助下,来自国们已经开垦了上万亩的雨林,这里自然也就成了婆罗洲第一块油棕种植园。唯一的问题是产出需要时间。

从进入九月起,伴随着占领北婆罗洲日军独立混成第56旅团的溃败,北婆罗洲开始了进入了工业农业建设的高潮,尤其是第二批近七万移民的到来,让北婆罗洲人口一跃突破了五十万,而华人人口则达到三十万。

但是新的问题也来了。

“粮食!”

成济德这位长官公署劳工处的处长,在长官办公室报告道。

“李长官,虽然现在粮食问题并不严峻,但是北婆罗洲的水稻种植仅仅只能满足自用,现在随着国内的移民大量涌入,粮食问题不解决,肯定会出乱子的,毕竟,人是要吃饭的,我们可把开垦雨林获得的木材盖成房子,可以开垦出大片的种植园供移民劳作,但是却不能立即种出粮食来,可是人要吃饭。”

成济德说的是实话,婆罗洲这边不缺土地,雨林里繁茂的树木是再好不过的建材。但是生活并不仅仅只需要土地和房子,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伱的建议呢?”

李毅安直接问道。

“进口,”

成济德说道。

“我的建议是国外进口,比如暹罗、缅甸,战前那里就是东南亚最重要大米出口地,因为盟军的封锁,暹罗米和缅甸米、西贡米一样,大量滞销,眼下的价格非常低,咱们应该趁机大量收购,根据卑职从侨社那里获得的消息,在仰光积压了超过几百万吨大米,其中大都是日本占领期间征收,但是因为盟军封锁,一直滞留在港口……”

战前缅甸就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地,每年出口大米超过六百万吨,战争期间日本在缅甸掠夺了上千万吨粮食,只不过因为盟军的潜艇攻击很难安全的运回日本,港口中积压了大量的大米。

不等成济德说完,李毅安就说道。

“买下来!”

随后,他还特意问了一句。

“缅甸那边收英镑吧!”

金库里还有将近一千万德国印制的英镑真钞没用完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缅甸收英镑,就连同暹罗一样也收英镑。

“买下来?全买下来吗?是把暹罗米都买下来?”

成济德诧异道。

“包括缅甸的,趁着眼下价格低,咱们可以先尽量收购一些粮食建立粮食储备,毕竟,将来咱们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对粮食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粮食储备一定要建立,毕竟,作为一个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移民的地区,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怎么养活那么多的移民,现在有便宜的大米不买,什么时候买。

“可是,李长官,现在咱们和缅甸那边的航路还没有恢复啊,马六甲海峡还在日本人的手里。”

“谁说要运进来了!”

李毅安笑道。

“马六甲海峡不能走,咱们可以走苏伊士河,买到欧洲去嘛,欧洲那边的粮食缺口是很大的,把这批米卖欧洲,利润应该会非常可观!”

何止是可观,利润之丰厚甚至有点难以想象。

缅甸作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因为战争和运输问题,导致大米严重过剩,使得大米价格一落千丈,价格甚至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一不说。

甚至那些刚刚掌权的缅甸新贵们更是一群败家子,反正仓库里堆积的大米都是日本人收购的,放在仓库里也是生霉、生虫,见有人愿意买,就直接打包出售,四百二十万吨大米,直接作价四百万英镑,一吨大米甚至还不到一英镑,简直就是败家到极点。

但是对于刚获得了权力的新贵来说,他们只是在享受着权力带来的美好而已,几百万英镑很快就被他们以种种借口,直接瓜分个干净。

那些大米当然不会放在缅甸的港口里发霉,而是直接运往的欧洲——公司有现成的商船,将一部分大米运往欧洲——欧洲各国还处于战后的粮食短缺中,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粮食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把粮食运往欧洲高价销售才是正理。

其实,这就是综合性跨国公司最大的特点——多种经营优势以及信息优势相叠加,所带来的利润是极其丰厚的。

而欧洲各国不同的是,东南亚的粮食是过剩的,但是因为战争的影响以及没有商船运输,导致大米滞留因为造成粮食价格暴跌。

但是对于手中拥有近百万吨商船的李毅安来说,运输压根就不什么大事。有时候物资不是问题,问题是运输——在盟国相关部门还统一控制着商船队,全世界商运力严重短缺的时候。拥有近百万吨商船的婆罗洲航运公司已经开辟了东南亚以及南美到法国、德国以及荷兰等国的商船航线,从而获得了极其丰厚回报。

不仅如此,借助战后几年的卖方市场优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嘉禾贸易公司,甚至一跃成为了国际四大粮商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