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南洋的第一个诺贝尔奖(第三更(2 / 2)

加入书签

感慨之余李毅安不禁又一次对晶体管充满了期待,现在沃尔特·布拉顿那边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了?

“可惜那家伙不愿意来婆罗洲啊,要不然就是两个诺贝尔奖了!”

对于一所刚刚成立的大学来说,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两个诺贝尔奖,无疑会给学校收获前所未有的声誉,但是强扭的瓜不甜,沃尔特·布拉顿不愿意过来,也没有办法。

其实如果有选择的话,李毅安甚至都想换人了。

“可惜了……”

虽然感觉非常可惜,但是想到未来规划的几所大学,想到那些大学还需要大量的教授。李毅安拿起了电话,说道。

“徐秘书,伱过来一下。”

很快秘书科科长徐闻志就走进了办公室。

在他进入办公室后,李毅安头也不抬的说道。

“拟一份电报给德国方面,让他们加大人才招聘力度,注意物理专家优先。”

虽然柏林提供的那份名单足足有上万人,但是实际招募的只有三千多人,其它人要么是被盟国给掠走了,要么是不愿意来婆罗洲。

但名单之外还是有很多人才的,毕竟,德国在战前可是世界科学中心!

除了名单上的人之外,还有很多人才是婆罗洲建设需要的。

毕竟,伴随着原子弹的扔下,日本投降也就是最近几天的事情,顶多就是再来一枚原子弹的事。

伴随着日本的投降,不仅沿海的所有港口都会重新开放,化身成为移民船的登陆舰甚至可以驶入长江,从沿江两岸尽可能多的吸纳移民。到那时婆罗洲的移民速度将是极其惊人的。

大量移民的涌入,不仅仅会从根本上改变本地的人口构成,而且会彻底扭转这里劳动力不足的局面。届时也将会大大的加快婆罗洲的建设速度,是时候全面铺开了。这肯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德国嘛!

就是最大的人才宝库!

这个人才宝库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起来。

徐闻志问道,

“还有别的吩咐吗?”

“嗯,让他们不必拘泥于紧缺人才种类,接下来婆罗洲的建设将会全面铺开,我们至少需要上万名工程师,对了,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德语翻译,可以在唐山想想办法,战前唐山曾向德国派过很多留学生,再加上民间的留学生,要是再算上德国办的教会学校以及德资洋行的雇员,国内可以充当德语翻译的人才,还是有很多的,尤其是那些德资洋行的雇员,差不多都处于失业状态,可以直接雇佣他们。”

专家重要,翻译同样也非常重要,或许在大学里可以用英语授课,但是在工厂的工地上以及车间里,却离不开德语翻译,毕竟,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直接和工人打交道,甚至要手把手的教工人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德语翻译就是不可或缺的。

感谢老天爷,过去几十年德国货畅销全世界,在国内曾经有上百家德国洋行,那些洋行职员无一例外的都会德语,毕竟,这是进入洋行唯一前提是要会德语,但现在……他们无一例外都失业了。

正好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相信那些长期失业的人们,肯定是不会拒绝的。

徐闻志点头说道。

“好的,李长官,我这就拟份电报给朱经理和赵将军他们发过去。”

在徐闻志准备出去时,李毅安又说道。

“对了,让建设规划办公室的保罗.科纳尔过来一趟。”

在徐闻志离开办公室后,李毅安从一旁的抽屉里拿出一份婆罗洲建设规划草案,虽然书册有数百页厚,但实际上这不过只是草案大纲,仅仅只是罗列着需要建设的项目以及项目的简单介绍而已,自言自语道。

“是时候全面推进婆罗洲的建设了!”

经过一年的准备,现在时机应该已经成熟了吧!

手按着这份大纲,李毅安的目光中只剩下了对未来的期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