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南洋蜕变(第三更,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也正因为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南洋现在的局势已经越来越稳定。就连曾经叫嚣着“婆罗洲是我们的”爪哇人,现在也不叫唤了。

无他,仅仅是他们遭受了很多次轰炸,他们感受到了实力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里90%以上的人口都是唐人。

婆罗洲是谁的?

当然是唐人的了。

“唐山的局势越紧张,移民就会越多啊……”

想到在报纸上看到的说法,于志德的心里不由的一阵叹息,一时间,甚至都分不清,这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了。毕竟,在大量移民涌入的同时,也意味着在唐山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也就是在这时候,公共汽车到站了,于志德下车后,就径直朝着附近的服装公司走去,这是一家专门加工成衣的服装公司,一进入工厂,就听到电动缝纫机的轰鸣声,那些在灯光下闪烁着漆光的电动缝纫机机身上带着“PFAFF”的字样,这是百福缝纫机公司生产的缝纫机,这家公司曾是家德国企业,不仅机器被搬到了南洋,后来品牌还被收购。现在的百福缝纫机不仅自用,而且还出口到其它国家,毕竟,在战前“百福”就已经是不逊于美国胜家的名牌,只不过,现在的“PFAFF”却是南洋,和“BMW”一样,这些品牌都隐藏着第三帝国的兴衰故事。

而缝纫机前的认真工作的女工大都是来自日本,这样“研修生”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而工资只有可怜的两块钱。

不过即便是如此,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日本女工来到婆罗洲淘金。

在于志德走进经理办公室时,公司经理孙伟一见到他,就眉飞色舞的说道。

“于专员,你来的正好,我刚刚接到环球贸易发来的配额订单,10万件衬衫,”

“恭喜你啊,孙老板,十万件衬衫可是一笔大订单啊,怎么样?产能上没有问题吧?”

“产能上肯定没有问题。”

不过孙伟还是犹豫道。

“问题是公司那边希望我能把衬衫成本压缩60%以上,说这是卖给工人的廉价衬衫,按照目前的成本来说,还谈不上廉价,但是你知道,压缩60%的成本,我试了很多次都不行,至少我做不到。”

“所以呢?”

于志德想了想问道。

“你是想找些技术人员?”

“差不多吧,咱们太平大学不是有学服装的嘛,那里肯定有人能帮忙的,我想,我想……”

孙伟显得有些犹豫,他就是一个生意人,大学……门槛太高了。

“所以,孙老板想让太平大学的师生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是吗?”

“对,对,我可以出钱,对,出钱资助他们研究……”

大学里的技术水平高,能够出钱让他们帮忙解决技术问题,这绝对是件只赚不亏的事情,不过他们公司就是家小公司,人家大学的门儿会向他敞开吗?

这个时候,当然要靠这些通产部的专员帮忙了。

对此于志德的回答倒也爽快。

“行,我回去之后就和那边联系一下,应该很快就会给你消息,现在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也很正常,我帮你联系一下,然后你们互相沟通。”

南洋真正的变化在什么地方?其实,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现在正在形成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过去大学就是大学,企业就是企业,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但是现在在官方的主导下,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以后企业家会越来越习惯于与大学以及相应的专业机构进行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这种变化最终会促成整个南洋的崛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