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柏林危机 (第二更,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但工作就是工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尽管德国的局势因为英美法占领区合并而日益紧张,但是对于商人来说,无论局势如何变化,似乎都没有多少影响。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的。进入6月之后,德国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先是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然后俄国占领军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布“告德国民众书”,书中称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在西占区发行新马克的第二天,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

尽管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但是在赵旭东看来,这却是一件好事。

“稳定的货币是经济稳定的根本前提,新马克的发行,有助于德国经济的复苏,也有助于公司在本地拓展业务。”

23日,作为大柏林区代表的赵旭东给波罗的分公司总部,发去电报的时候,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旋涡之中。

次日清晨,当赵旭东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电话是副经理海克斯打开的,他的声音显得很激动。

“赵经理,你在家吗?快往窗外看。”

“什么?”

“俄国人,俄国人他们封锁了柏林!”

拖着电话走到窗边,往外看去,远处的街道上不知什么时候多出了检查站,荷枪实弹的俄国士兵在检查站检查着过往的行人。

很多人都被阻拦在检查站的另一边。还不等他开口,电话里就传来了副经理的喊声。

“看到了吗?现在所的水路、铁路,都被俄国人切断了,经理,我们现在变成俄国人的人质了!”

6月24日,俄国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空中走廊通道。

……

一架从夏威夷机场起飞的C95客机,正飞行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朝着美国本土驶去。C95的原型是萨沃亚-马尔凯蒂飞机公司制造的SM.95四发飞机,在公司整体搬迁到南洋后,工程师们便开始对飞机进行了大幅度的重新设计——更强劲的发动机、强度更高的铝合金。经过重新设计完善后,其性能介于道格拉斯的DC5和DC6之间,只不过它的航程更远。

作为南洋航空工业公司的开山之作,其刚一定型随即收到了婆罗洲航空公司的订单,开始进入婆罗洲内部以及国际民航航线。

这架代号为“空军一号”的C95,正是李毅安的专机,在柏林的局势日益紧张的时候,他便开启了又一次的美国之旅。

在飞机从夏威夷起飞后,李毅安就独自一人坐在右后侧的一张单人椅里,然后专心致志地翻阅着文件,处理着公务。

偶尔的,他还是会把视线投向海面,透过机翼下方的云层,下面就是蔚蓝的大海。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去美国?

原因无外两点——第一,杜鲁门正在进行他的连任选举,做为朋友,尤其是心灵导师,李毅安有必要给予其支持,尤其是在外界不看好他的情况下。

至于第二,则是因为柏林危机,柏林危机是冷战全面打响的标志,同样也是李毅安期待已久的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婆罗洲就可以一飞冲天,不仅可以乘势向东扩张,而且还可以在即将打响的冷战之中,获得极其丰厚的回报。

其实,婆罗洲已经从冷战中获益了——去年,在比利·帕农荣领导的民党废除暹罗王国,成立共和国后,东南亚局势骤然急变。面对这一局面,杜鲁门政府宣布大规模援助南洋,向南洋提供了一系列经济和军事援助,帮助其兴建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提供军事装备增强南洋的防务力量。

虽然从中获益颇丰,但是援助嘛……谁都不会嫌多的,所以,这次去美国,同样也是为了争取进一步的援助,毕竟,相比于美国给予土耳其和希腊的援助,南洋只获得了一个零头。

“冷战的对抗越尖锐,才越有机会捞好处啊!”

靠着椅背,李毅安轻笑道。

“就是不知道,现在的局势演变的怎么样,要是还没尖锐起来,那就先在西海岸等上几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