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达克摩斯之剑(第四更,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这个,我确实不太了解。”

李国仁有些

“74500人!”

李毅安感叹道。

“我们这里有差不多40万德国人,但是三年来只有74500人归化入籍,而且大都是嫁过来的女人。”

无奈的笑了笑,李毅说说道。

“现在有不少国家用“南洋奇迹”来形容南洋的巨变,甚至就连同我们自己也有不少人在沾沾自喜,甚至有人觉得,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做到了别人十年都做不成的事情,在得意洋洋之余,却忘记了一点,如果没有21864名来自德国的科学家、工程师甚至技术官僚,我们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这一切呢?我们的那一所大学、大型企业能够离开他们?”

从总统的话语之中,李国仁能够听到他的忧虑,这种忧虑过去就曾听他提及过,现在不仅没有减轻,甚至还加重了。

“国仁,你知道,过去最担心是什么?就是那些德国人的离开,毕竟,德国的复兴是不可避免的,占领状态结束之后,德国会很快从废墟里崛起,最多也就是十年的光景,这也意味着,如果在十年内,我们不能把那些德国的工程师、科学家归化成为自己人,那么他们肯定会回德国的,到时候,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工厂怎么办?”

眉头紧蹙,李毅安说道。

“当初我坚持大学实施英语教学,哪怕是那些教授们说,德语教学更有利教学,但是我仍然坚持这一原则,不是因为世界科研学术中心已经从德国转向美国,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德国人离开怎么办?用英语教学的话,还可以从英国,美国聘请一些教授接替他们岗位。”

原来英语教学还有这方面的打算啊!

惊叹于总统的远见,李国仁连忙恭维道。

“先生高瞻远瞩,实非我等所能体谅。”

“国仁,你我之间,就不用拍马屁了,我实话告诉伱,这不是人无远虑,而是无法避免的困境。”

摆了摆手,李毅安说道。

“即便是到时候,我们可以高薪从美国聘请过来一批人,也代替不了他们的作用!因为除了他们之外,没有任何人会手把手把他们带进现代工业社会,在电气化工业领域,无论是硬件还是管理,德国人都做到极致了,有他们手把手教我们,我们可以节省至少二十年的时间,那些科学家和专家也会把我们的高等教育以及科研水平,提到一个全新的级别,有人觉得现在的南洋是个奇迹,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南洋奇迹”还在后面,但是……”

站起身,走到窗外,看凝视着窗外那几栋高达百米的高层建筑,此时的长安已经蜕变成了一座现代都市,这里的一切都被人称为“南洋奇迹”,在长安以及南洋的那些工厂企业之中,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在那里努力着,忙碌着,在他们的汗水中,一个奇迹正在这片热土上显现雏形。

但是这一切的背后呢?

“如果没有那些人在一旁手把手的教我们,这个奇迹我们要等二十年。一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离开的话,很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发展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这正是我竭尽全力想要去避免的,过去,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在十年内培养出我们自己的人,这样即便是造成了打击,也不至于是灾难性的,而现在……”

拿起桌子上的糖果,李毅安说道。

“现在,这个糖果和柏林上空的“摇摇”,就是我们送给他们的糖衣炮弹,不仅可以树立我们在欧洲的形象,而且还将有助于南洋的德裔侨民,真正融入南洋,与我们融为一个整体!从现在开始,他们将来成为真正的南洋人!”

转过身,李毅安咧开嘴笑着,笑容很灿烂。

“南洋,不仅仅是我们的南洋,同样也是他们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会成为南洋人,在这里,所有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说话间,李毅安的眸子中,迸发出异样的神采,现在,他终于长松了一口气,伴随着大量德裔科学家、学者的归化,一直以来,悬在南洋头顶上达克摩斯之剑,终于消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