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人才有未来(第二更,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离开机场后,刚刚抵达南洋的朱一海就像看不够似的,让司机带着他在长安转了圈之后,又转了一圈,他总是会问司机,那栋楼是什么楼,那栋大厦有多层。

“瞧你说的,要是说辛苦,你这边更不容易,从巴斯托涅到南洋,我真不知道这一路你是怎么走下来的。”

每每在唐山得知李毅安的新闻时,朱一海更多的是惊讶,到后来他也就是习以为常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办好他吩咐的差事。

“就这么一路走下来的,说起来,南洋能有今天,多亏了你,2000万!”

李毅安笑着说道。

“去年12月17日,南洋的人口突破了2000万大关!”

不仅仅只是移民,还有生育,无论如何,南洋终于成为了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的大国了,而且这2000万人里头,80%都是16至45岁的青壮年。其他的大都是儿童和这几年生育的婴幼儿。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少之又少。

有了这个人口基数作为底子,南洋未来可期啊!

“今年应该能突破3000万。”

朱一海说道。

“现在唐山那边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徐蚌会战惨败之后,江宁的大门算是敞开了,我离开的时候,那里还是政争不断,有人逼宫那位下台,也有人督促驻日占领军归国,你知道的,这个时候,压根就没有人愿意回去送死。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差不多就是今年了……”

和很多人不同的是,朱一海压根就没有提和谈的事,对于唐山的局势他有自己的看法。他所有的看法都源于对于细节的观察,正是因为那些细节,他才会得出一些结论做出一些判断。

在他介绍着唐山的局势时,李毅安想了很多,唐山那里的局势发展之快,远远超出他的意料,原本他以为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不曾想,变化会那么大,燕城、津门,现在仍然在激战之中,那里的战事激烈甚至远胜过徐蚌。

“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最机会,尽量的运人,我估计扬子江那边最多还能通航三至四个月,等仗打到扬子江,那边的航运估计也就断绝了,现在扬子江两岸至少有六七百万难民,我已经指示各地办事处,尽量把他们运出扬子江,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南方沿海各省了。”

想了想,朱一海说道。

“一千万人,差不多没有问题,往后差不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得出结论了?”

李毅安问道。

“我去长春考察过。”

抽了一口香烟,朱一海说道。

“现在的长春,包括东北,确实是日新月益……”

随后朱一海将他在长春以及东北地区的耳闻目睹,事无巨细的说了出来,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中,李毅安一直在听他说,不得不说,就像当年朱一海能在唐人街中看到自己一样,朱一海的观察力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等到最后,面对他得出来的结论,李毅安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岔开话题问道。

“这么说你就把办事处全都关闭了?”

“是的,他们都是我雇佣的,这些年也算是劳苦功高,所以,要把他们尽可能的都带到南洋来。”

“确实,没有那些招工办事处,就没有南洋的现在,现在办事处的情况怎么样?人都过来了吗?”

李毅安问道。

“我们在北方的办事处,基本上都被关闭了,除了少数职员不愿意离开故土,绝大多数人都带着家人撤离了,只有青泥洼还留有一个办事处,现在那里卡很严,只有持护照的才有离开,招工是不可能的了,不过,这几个月办事处还是发了几千份护照。”

发护照是最后的办法的办法了,多一个人总比少一个人要好,毕竟,明年的这个时候,那个窗口将会彻底的关闭。

“让他们也做好撤离准备吧,月底之前,就安排船只,把他们撤出来吧,他们的家人朋友,愿意撤离的,也可以一并带过来。”

点着一根雪茄,李毅安抽了一口,然后默默的站起身,一言不发的注视着窗外,此时他的心情却显得有些复杂。良久才说道。

“一海,既然回来了……先休息,休息,伱放心……”

不等李毅安说完,朱一海便摇头说道。

“现在还休息不了,我和孩子们见一面后,就直接去武昌,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要抓紧时间,如果扬子江那边……我就去长沙,再去穗城,尽量多拉一些人吧,对南洋来说,人才是根本,只有有了人,才有将来。”

看着朱一海,李毅安点了点头,说道。

“是啊,人才是最重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