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掌握他们的命脉(第二更,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产业转移,把马来人的女性从乡间从家里拉出来,让她们进入工厂务工,在她们习惯适应了现在城市工作后,自然更倾向于嫁给更勤劳的唐人,这样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唐人的生育率,从而确保未来马来亚的局势稳定。”

其实,都不用鼓励,当地的女人都更倾向于嫁给唐人,无论是在英国殖民者,还是当地人的眼中“唐人是世界上最强健、最雄心勃勃、最能相互支持,脑瓜也最灵活的移民”,很多唐人身无分文来到马来亚,不知疲倦的工作、攒钱、成家立业,最终成为百万富翁。

也正因如此,马来亚的女人很乐意嫁给唐人,至少在其独立之前,在马来人宣称什么所谓的马来至上之前,是这样。

“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利用纺织业和服装厂、鞋厂把更多的“娘惹”从乡村带出来,让她们嫁给唐人,反正当地的传统也是一夫多妻,只要唐人可以保持经济上对她的优势,那么每多一个当地娘惹嫁给唐人,土著就会少生几个人,这样此消彼涨之下,我想,最终唐人的人口占据绝对优势的。”

这……这才是真正的阳谋啊!

张云林用敬畏但又稍带疑惑的眼光望着阁下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请原谅,阁下,这样一来,会不会加剧他们之间的矛盾呢?”

“当地人是瞧不起女人的,而且我们的工厂并不仅仅只是招募女工,同样也会有一些工厂,需要男工,把他们招聘过来,我们的工厂每招聘一个名工人,意味着就有一名土人受到我们的控制和影响。”

“这就是阁下先前说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了?”

左孝翰说道。

“端谁碗服谁管。先把他们从乡间拉出来,让他们适应现代社会,在城市中,失业是会挨饿的,为了吃饭,他们会听从老板的各种吩咐,这样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当然,进入城市之后,繁重的工作和居住环境生育率也会有一定的下降……”

尤其是居住环境,根据后世社会学家的统计,公寓式住宅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比起住联排或独栋,住公寓明显缺乏生育意愿,这是因为多数家庭就是喜欢相对私密的独居,不受别人日常噪音打扰,自己和小孩搞点噪音也随意。愿意聚居在公寓楼的新潮青年在调查中的比例不超过20%,事实上只要收入和工作半径允许,绝大多数家庭都会搬到独栋里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亚三国——都是以公寓为主,结果生育率简直惨不忍睹。毕竟家庭生活注定需要隐秘空间,吵闹的小孩也会影响周围人的休息。如果不断有邻居投诉,或者被邻居的小孩干扰,那么生育意愿自然会降低。

所以,李毅安才会在一开始,就要求公屋必须是独栋,提供大量的木质house居住,哪怕是公寓楼也有足够的独属于家庭的隐私空间。甚至无需当局有意识地引导,南洋也能获得“婴儿潮”。

当然了,这个“婴儿潮”只属于唐山,未来的马来亚,作为受南洋影响的国家,肯定也要通过向居民提供公屋的方式来完善社会保障,不过那个时候,在马来亚向城市新居民提供的也就是公寓了,甚至就连公寓的类型,李毅安都想好了,就是那种低成本的赫鲁晓夫楼——层高度2.5米,两个房间44平方米、三个房间60平方米的小鸽子笼。

在那样的房子里,别说的是提高生育率了,就连同基本的夫妻生活,都要压抑着来。对那种小公寓的李毅安是深有感触的,毕竟,在穿越之前,他自己就住在那样的老公寓里,别说是夫妻了,就是室友偶尔DIY的时候,喘着粗气的声音都能传到他的耳朵里,两人隔着墙DIY的感觉,居然和同处一室没区别。

用那样的公寓,绝对有助于降低的生育率,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当然不是,因为马来亚最大的特点就是——95%的唐人都居住在城市中,城市中85%的居民都是唐人,他们原本就有自己的房子,而且差不多不是“联排”就是“独栋”。

将来那些公寓是给谁的?

当然是造福当地民众了,通过分配住房却他们不愿意生育更多孩子,进而降低那些土著人的生育率,这简直就是天才般的创意啊!

蓦地转过身来,带着得意的微笑凝视着左孝翰和张云林,此时,李毅安的心里是得意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