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南北二京政治协商会议(二)(1 / 2)

加入书签

在来到北京的第二天,张四维就在徐阶的带领下去往文渊阁面见了罗珵,同会人员还有吏部尚书李默、通政使张文宪、礼部尚书顾可学等人。

    这其中除了李默是江南党以外,张文宪和顾可学都是原严党官员,严嵩引退之后,算暂时寄身于江南党。

    历史早已改变,若不是江南党如今势大,李默会被赵文华害死,不过赵文华现在坟头草都三尺高了,还有谁能害死江南党的李默。

    至于这个顾可学,他是靠着重金贿赂严嵩得以进步,后来更是投嘉靖所好,取童男童女之尿来供道士陶仲文炼丹给嘉靖服用,因此被士林讽刺为‘炼尿尚书’。

    他的名声虽然不好听,但实打实是出身于无锡名门望族的顾氏,他们家一个偏支有个孩子也很不得了,名叫顾宪成。

    也就是三十年后大名鼎鼎的东林先生,毁誉参半的东林党创始人!

    “这位是南京通政使司左参政张四维。”

    徐阶向众人介绍了张四维,末了加上一句:“是受太师之托,来京协商皇上禅位典礼后的一些事宜。”

    大伙彼此间见了礼节,按序落座后,张文宪便主动担负起主持这堂小范围碰头会的任务。

    “两位阁老,各位部堂,今日张参政自南京而来,是带着太师意思来的,等到六月份,皇上就要禅位于皇太子殿下,禅位之后,太师的想法是将国家首都迁回南京,北京这些年兵灾、天灾不断,已不适宜继续为我大明之国都,相反南京物饶丰富、远离兵戈,又兼有长江天堑、大海屏障,足可为立国守业之基。”

    迁都的虚词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在坐的人也没有一个会信这种鬼话。

    无非就是夺权。

    他们的关心点也不在此,而是。

    “张参政。”顾可学看向张四维,开口问询道:“迁都回南之后,北京这边怎么安置,是像当年成祖北迁效法,保留北京六部各衙门,还是”

    “顾部堂,太师的意思是,南迁之后,北京六部各衙门就不再继续保留了,另立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同时改顺天府为北京府,由新的内阁直接辖管。”

    张四维当着这些人的面也没有多少隐瞒,照实直言道:“迁都之后,内阁将会统一规制新的行政区划,南北两直隶都会取消,其中北直隶就统建河北布政使司,设三司衙门和巡抚衙门,南直隶拆分为安徽和江苏两个省,一样设三司衙门和巡抚衙门。

    另外松江府改名为上海府,和北京、南京、广州同为直辖府,品格升为正三品,这样一来,按照新的区划,除去都司之外,会多出二十四到三十个正三品位置,序下,四品、五品直到七品的位置会多出二百八到四百个,根据实际所需情况来定,如此,足以解决一部分官员的安置问题。”

    几人对这个处置点了点头表示肯定,可还是言道。

    “如此确实可以解决不少官员的安置问题,但几百个位置对于上万名官员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啊。”

    张四维看了一眼徐阶,后者便开了口。

    “咳咳,诸位同僚,太师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推行退休制度,三品以下官员年满五十五岁直接致仕,三品以上的年满六十岁致仕,致仕后按照在职时的品轶领取休银,这样将会解决很大一部分的位置安顿事宜。”

    退休?

    李默眉头一皱,在心中过了一下这个退休的标准后立刻开口表示质疑。

    “五十五和六十岁?这个岁数是不是有些太年轻了,须知很多官员在中进士的时候已经三十多甚至四十岁了,现在翰林院储养的很多庶吉士至今没有外放的机会,岁数往往都已经三十多甚至还有四十多接近五十岁的,岂不是说他们熬到退休的岁数都没有担任实职的机会?

    恕老夫直言,这种安排万万不合理。”

    张四维的面色显得有些不好看:“李部堂这是反对太师的安排了?”

    “不是反对,是质疑。”李默言道:“这么做势必然会惹得很多人不满,国家刚刚安定没有几年,经不起再折腾风波了。”

    “李部堂今年六十有三了吧。”

    张四维偏头笑了笑:“按照这个规定,李部堂您应该退休,怪不得您不愿意。”

    “张参政。”罗珵开口拦了一句:“既然说是议事,那就要让人说话,在座的各位都是朝廷的栋梁,一言一行都是为了国家和社稷好,没人有私心。”

    罗珵的面子张四维还是要给的,他起身冲着李默拱了手。

    “下官失言,还望李部堂不要怪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