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试试就逝世!(2 / 2)

加入书签

    再猜猜吕太后驾崩之前,将长安南、北两军的兵权,分别交给了哪两个人?

    ——南军给了吕(梁)王吕产,北军给了赵王吕禄……

    梁、赵二国,自有汉以来,便始终是汉家不知该如何处置的敏感国。

    不让其存在,那就不利于边墙防务,以及对关东诸侯藩王的防备;

    但放任其存在,又会严重威胁到长安中央。

    于是,汉家便走进了一场诡异的无限循环。

    太祖刘邦封了自己的儿子,做汉家的梁王、赵王;

    吕太后封了自己的子侄,做汉家的吕(梁)王、赵王。

    到了吕太后驾崩,先帝入继大统,也还是第一时间封了公子刘揖为梁王。

    ——再怎么大权旁落,也好歹得把梁国扒拉进自己碗里,把关东那些个盘算着‘皇帝轮流做,啥时候到我家?’的亲戚们给防住!

    至于涉及边墙防务的赵国,则由于先帝继位时,朝权由陈平、周勃等‘诛吕功臣’把控的缘故,而被还给了赵幽王刘友的儿子:刘遂;

    无法干涉关于赵国的分封事务,先帝也只得捏着鼻子,为陈平、周勃等老臣‘还’赵国于刘遂做出正面评价——美其名曰:存亡续断。

    而到了当今天子启这一朝,赵国,又即将要再次以现任天子的儿子做王了……

    “这也不是个事儿啊~”

    “难不成日后,长安每换个汉天子,邯郸就也要换一脉赵王?”

    “还有王叔的梁国——吴楚乱平,诸侯宗亲被剔去爪牙,也没必要继续这么强大了吧?”

    想着想着,余光瞥见两个弟弟伸长脖子,似乎是在等待自己的下文,刘荣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走了神。

    回想起方才,自己提醒两个弟弟‘别急着把王宫造太好’,便也当即明白:此刻的玄冥二少,看向大哥刘荣的眼神,为什么会像饿狼般透着绿光……

    “河间位于赵北,齐-赵接壤之地。”

    “去了河间,老二要盯着点赵地的民论。”

    “——郦寄、栾布水淹邯郸,赵人对长安朝堂,是颇有些微词的。”

    “又赵国无王主政,老二此番就国,便要试着将赵人的民怨,以尽量温和的手段压下来。”

    ···

    “还有齐国。”

    “此番,吴楚七国举乱,齐王刘将闾虽未起兵从贼,却也是打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算盘。”

    “如今的齐王,是刘将闾的王太子。”

    “这位新晋齐王对长安,也未必不是离心离德,怀恨在心……”

    作为玄冥二少中,年纪相对大些、性格也更稳重些的那个,刘德本就没太对自己的封国感到不满。

    更何况河间郡终归是赵郡,西接赵地,东临齐地,北有小部分临海岸线,南部又是楚地。

    ——已经不算差了。

    又听闻大哥交代起自己就藩之后的具体任务,更是当即面色一肃。

    暗暗记下大哥的交代,也不忘沉沉一拱手,已示领命。

    “如此说来,将大哥交代的事都做完,便差不多要移封了啊……”

    “嗯~”

    “——会是赵国吗?”

    “还是梁王叔那边……”

    相比起二哥刘德,公子刘淤显然想得更简单些。

    ——见大哥给二哥交代起任务,当即也跃跃欲试起来,俨然已经把自己对封国:临江的幽怨抛在了脑后!

    只不过,刘荣终还是让公子刘淤失望了。

    在公子刘淤的殷殷期盼下,只挤出一个稍有些抱歉的苦笑。

    “去了临江,老三,万要保重着身子……”

    啊?

    哈?

    哈???

    什么玩意儿就保重身子??????

    公子刘淤很迷茫。

    却见刘荣将手虚握成拳,挡在嘴边轻咳两声,稍缓解了一下尴尬,才略带些郑重道:“此去江陵,我会请求父皇,从太医属调几个御医,陪老三一同就藩。”

    “——到了江陵之后,老三什么都别想,就老老实实把身子养好,等着长安的诏书,以入朝觐见即可。”

    “大概就是在老三第一次入朝长安时,我这个做大哥的,也大抵能给老三,寻一个像样的封国了……”

    听闻刘荣此言,公子刘淤心下只一阵惊颤,好似是察觉到了什么危险,又弄不明白危险到底是什么。

    到了一旁的刘德,从刘荣看似寻常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些暗含在字里行间的话外之音。

    “长安的诏书……”

    “而非,父皇的诏书……”

    如是想着,刘德也不由侧过身,眺望向不远处,仿若耸立云端的宣室正殿。

    “诸侯王三年一朝长安,也就是父皇新元六年,我兄弟众人,便要入朝觐见了……”

    “难道在大哥看来,父皇连这三年,都撑不过去了吗……”

    对于刘德心中所想,刘荣自是一无所知。

    即便是知道,刘荣也不会给出太多解释。

    ——根据原本的历史时间线,再去除掉那声在原时间线石破天惊,却在这个时间线未必会出现的‘老狗’,当今天子启的寿命,确实不止三年。

    但也只是‘不止三年’——三年零八个月,满共不到四年。

    三年后,天子启当然还活着;

    但也肯定不会给关东的任何一家宗亲诸侯,发去‘入朝长安’的诏书。

    因为彼时的长安朝堂,将面临着一次‘几乎’必定会发生的政权交接。

    换而言之:如果这个时间线,那声‘老狗’没有出现的话,那此番别离,玄冥二少再次见到自家大哥,恐怕就要跪地叩首,口呼陛下……

    “去吧。”

    “去再陪陪母亲。”

    “——明日大典过后,长则半月,短则三五日,此番新封的诸王,便都要开拔就藩了。”

    “趁着还没走,再多陪陪母亲。”

    短暂的沉寂,终还是被刘荣略带些感伤的话语声所打断。

    待两个弟弟各怀心绪,告别自己朝母亲的殿室走去,刘荣这才坐回躺椅上。

    仍是以手肘撑着摇椅扶手,食指指腹摩擦着唇下,目光却是在墙外的宣室殿方向,以及与刘荣所在的殿室一墙之隔的凤凰正殿——栗姬的住所之间来回切换。

    良久,刘荣才悠悠发出一声长叹,又缓缓闭上了眼睛。

    “是福不是祸~”

    “是祸,躲不过……”

    “能做的,能说的——除了‘不要喊父皇老狗’之外,都给母亲打好了预防针;”

    “若这都不能提前规避,那也只能等事发之后,再做出应对了……”

    ···

    “老爷子,当真不行了?”

    “还是装出一副命不久矣的样子,来试探我和母亲?”

    “——我倒是没什么;”

    “就是母亲……”

    当刘荣躺在摇椅上,眯眼思虑着日后之事时,宣室殿外的瞭远台之上,天子启也同样站在护栏内,眺望向刘荣所在的凤凰殿。

    许是父子之间心有灵犀;

    此时的天子启,也在想同一件事情。

    “栗姬,终归是不能指望太多。”

    “好在这小子,也多少能掌控些局面……”

    “——试试?”

    “嗯……”

    “等个合适的机会,试试这小子,究竟是不是真的可以掌控局面……”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