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穷酸好武(2 / 2)

加入书签

    “你这憨货,就留在太子宫,替孤管着点宫人们。”

    “——不出我所料的话,少府应该也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等一众属臣、宫人送到,你替我好生甄别一下:少府送来的宫人当中,有没有吃里扒外的货色……”

    对于这一点,刘荣早有心理准备。

    过去在凤凰殿,与老爷子一同住在未央宫,刘荣怎都不至于担心身边,会混进外人派来的眼线。

    ——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敢在天子启这一朝,往皇宫里派眼线?

    顶天了去,也就是天子启亲自派的眼线,可能会混入刘荣所在的凤凰殿,替这位控制欲几近癫狂的帝王,监控着皇长子刘荣的一举一动。

    但出了宫,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太子宫,又名:太子家。

    太子荣住进了自己的‘家’,最晚不超过今日午后,少府就会送来一应的奴仆下人、宫人婢女,以及专供刘荣编织羽翼、巩固势力的属臣,如太子舍人、洗马等。

    太子属臣,少府岑迈插不上手。

    从负责太子宫大小事务的太子詹事,即‘家令’,到负责储君出行仪仗的洗马,再到太子卫队的主将:太子中盾卫,都是由朝堂有司层层挑选,最终由天子启亲自拍板决定的。

    这三个人选,天子启也已经给刘荣透过口风:太子家令南皮侯窦鹏祖,太子洗马汲黯,太子中盾卫程不识。

    ——程不识这个太子中盾卫,还是天子启得刘荣祈求后,拿太子家令作为筹码,和东宫窦太后换来的。

    除了这三位实权太子属臣,其余的舍人,也基本都是朝堂精挑细选的青年才俊,绝对不可能有问题——至少家底不可能不清白;

    但少府配给太子宫的宫人,里头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奴明白。”

    早在刘荣还住在公里、还是‘皇长子’的时候,葵五就已经在刘荣的授意下,清洗过凤凰殿的宫人群体。

    彼时,刘荣是担心自己身边,有绮兰殿安插的眼线。

    虽然最终什么也没查出来,但葵五也算是有了经验,具体操作起来,不至于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甚至都不用刘荣刻意去说,葵五也能凭借经验默认这次的‘大审查’,不需要、也不能把天子启的眼线耳目挑出来。

    ——作为帝王,尤其还是一位合格的帝王,天子启再怎么对刘荣放心,都不可能不在刘荣身边安插眼线。

    对此,刘荣心里有数,且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忙完宫人们的事,便尽快把太子宫里的物什清点出来,给我拟份清单。”

    “——主要是香炉,甲观、画堂各留两顶,后堂、丙殿各留一顶;”

    “剩下的,都让少府搬走。”

    和葵五闲聊的功夫,刘荣也是在太子宫里大致转了一圈。

    相比起长、宽各占地三四里的长乐、未央两宫,刘荣此刻正身处着的太子宫,无疑是小了不止一点半点。

    更准确地说:相比起未央、长乐这两个写作‘宫’的庞大宫殿群,刘荣这栋太子宫,更应该被称为‘太子殿’。

    正中间的主殿,甲观、画堂各位于居中的会客堂:乙殿左右,前者供刘荣私下会客、休息,后者为刘荣的书房;

    殿后便是刘荣的寝室:后堂,供刘荣夜宿。

    主殿四角,东厨和茅厕呈对角,东厨位于东南角上风口,茅厕位于西北角下风口;

    而另外二角,一为刘荣留宿属臣、客人的丙殿,一为马厩和车马房……

    满打满算,太子宫长宽各不过百步,大小基本就是四个凤凰殿拼凑在一起,再削去一层‘皮’。

    而在观览太子宫的过程中,最让刘荣感到刺眼的,便是每踏入一间殿室,就很难不让人注意到的繁多铜炉。

    ——刘荣当然认得出来这些铜炉,无一例外都是香炉。

    曾几何时,这些香炉或许就在太子启年少无知的‘奢靡’之下,将一笔笔无比庞大的钱财,换成香料焚烧成烬。

    刘荣大概能猜出来天子启这么做的理由:非壮丽无以立威。

    但相比起大排场,刘荣还是更倾向于后世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除了香炉,还有屏风、碗碟,也都让少府带走。”

    “——孤的太子宫,不需要藏人于幕后的屏风。”

    “一应餐具,也都用陶、木制品即可。”

    …

    “对了;”

    “再让少府送几份堪舆,悬于画堂。”

    “——要一张大汉疆域图,一张北墙、塞外地貌图。”

    “要军用的。”

    入住太子宫后,伸手向少府要的东西,同样是一次表明太子政治倾向,以供朝野内外投其所好的沟通渠道。

    而对于储君而言,能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表明自己政治倾向的,不外乎文、武,以及生活作风三个方面。

    生活作风,刘荣有现成的标准答案可以抄——就盯着先太宗孝文皇帝,怎么抠门怎么来就行。

    武,也就是军事方面,同样不需要刘荣多做什么——大概表明“不会轻武”,而是会延续汉家的尚武之风即可。

    至于文,也就是内治…

    “父皇任命内史的诏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颁下。”

    “没有田叔以内史的身份下场,孤也不好就这么直接…”

    似是听出刘荣的忧虑,葵五只稍一沉吟,便试探着开口道:“今日晨时,四公子、五公子、六公子、八公子,都从长安出发就国。”

    “奴出未央时,还碰到了七公子,好似也是在说内史、田叔之类的话?”

    一听葵五这话,刘荣当即便反应过来:广明殿那两个弟弟,恐怕也在琢磨着平抑粮价的事,能给自己这个做大哥的,帮上点什么忙了。

    “明日,替我给常山王送封帖子,让老七老九来一趟太子宫。”

    如是做下交代,刘荣便继续沿着太子宫的小道,细细探查起这方属于自己的领地。

    不出意外的话,从今天开始,一直到天子启宫车晏驾,刘荣绝大多数政治活动,便都要在这栋太子宫中进行。

    如果天子启能给点力,多活上那么几年,便是有皇孙在这栋太子宫出生,亦未可知…

    “想当年,母亲和我,还有老二老三,便都是挤在太子宫画堂的。”

    “也不知日后,我有了子嗣…”

    念及此,刘荣原本还满是轻松惬意的目光,便不由自主的投降了宫墙外——那栋坐落于尚冠里的堂邑侯府。

    ——阿娇,刘荣肯定是不娶的。

    至于这么做的后果…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