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2 / 2)

加入书签

    冶铁所的大使带着朱雄英去看了风箱,在大鉴炉的两侧都有,相当于一个小小的隔间,空间非常狭窄,风箱是用一整個大树挖出来的,然后上面用蜡进行密封防止漏风,两个人打着赤膊汗流浃背,正在奋力地鼓风。

    “焦煤?”

    “带我去看看仓库。”

    朱雄英仔细观察着熔炉的结构和操作过程,心中暗暗思索,如果能将焦煤作为燃料引入熔炉中,提高炉温,或许就能冶炼出更纯净的铁水,进而制造出高质量的钢材。

    “所以现在主要是获取钢材困难,要么手工锻打获取质量相对好的百炼钢,要么用生铁和熟铁混合获取质量相对较差的团钢,没有既能大量产出又能获得优质钢材的法子?”

    因此,工匠们使用煤炭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毕竟这东西跟木炭相比,开采和处理的成本要低得多,不过煤炭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能获取的煤炭基本都是高磷高硫的,会导致铁变得非常的脆。

    费时费力弄出上好的木炭,还得大量供应,这里面的成本是相当巨大的,而如果说增加了这么多成本,能够产出优质钢材倒也能接受,问题是即便用了木炭,也只能增加炉子的温度,但还是达不到能够把铁直接融化成钢水的温度,所以相当于增加了成本却一无所获。

    这种既要又要的办法,显然给工匠们问的有点尴尬,要是有法子不早就用了吗?不过他们肯定不敢顶撞圣孙,所以也只能说没有这种法子。

    当冶铁所的仓库打开的时候,哪怕有心理准备,朱雄英还是觉得场面挺震撼的,一排又一排的仓库里,堆满了数不完的铁锭,既有精铁锭,也有白口铁的铁锭,这些铁锭作为明军的战略储备,完全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就能制作出大量的铁质甲胄、兵刃,而不受原材料产出的限制。

    朱雄英却不气馁,而是看着熊熊燃烧的大鉴炉,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提高炉子的温度?”

    对于这个词汇,军器局冶铁所的工匠们显得很茫然,他们倒是知道煤炭,但焦煤是什么?

    朱雄英从外面的垃圾堆里翻出来了焦煤,看着眼前这些烧完后扔掉不用的煤炭,工匠们纷纷蹙起了眉头。

    煤炭都烧完了,还有什么用?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