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来自郑梦周的求救信(2 / 2)

加入书签

    正因如此,子弟都在大明国子监留学,而且二十年来都是坚定的亲明派的高丽宰相郑梦周,才会紧急向大明发出私人信件求救。

    郑梦周在大明这里的地位很高,在朱元璋这里都是挂了号的,所以信件第一时间就由通政司交到了文华殿给太子朱标过目。

    “高丽局势竟真到了这般危如累卵的境地。”

    当看到郑梦周请求派遣恭让王世子王奭来大明朝贡,借此保护恭让王血脉,以图日后李成桂篡国以后用以复国的时候,朱雄英也完全明白了朱标为什么这么气愤了。

    李成桂的举动可以说直接触犯了大明的利益,大明需要的是一个恭顺稳定的高丽作为征日的后勤基地,而李成桂不是一个愿意屈从于大明的人,对于大明来讲,高丽内部以郑梦周为首的亲明士大夫,显然也比李成桂这样的武夫更容易控制。

    朱雄英深吸了一口气,放下手中的信件,眉宇间流露出深思之色,高丽的位置很重要,高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地缘价值其实是差不多的,东察合台汗国是帖木儿汗国与大明之间的跳板,高丽则是日本与大明之间的跳板,具体被谁控制,完全取决于谁的实力更强。

    所以高丽局势的动荡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命运,更牵动着大明的神经,一个稳定而忠诚的高丽,对于大明日后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父亲,此事确实棘手。”朱雄英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不符合他年龄的沉稳,“李成桂的野心已然昭然若揭,而我们不能坐视高丽落入一个不受控制的人手中。”

    朱标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这个儿子虽然年纪尚轻,但已经展现出了不俗的政治眼光和判断力。

    “英儿,你以为我们该如何应对?”朱标问道。

    方才朱标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但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大明当然有派兵征伐高丽的能力,但有能力也不代表要毫无节制的滥用,跟有钱不代表要乱花是一个道理。

    可李成桂不是一个能够轻易震慑住的人,作为高丽名将,李成桂的军事生涯履历非常辉煌,先后击败过红巾军、元军、日军,哪怕不如大明的这些一流将领,也绝对不是不知兵的草包,再加上高丽作为元朝的养马地,在这时候有一个很反常识的情况,那就是高丽的骑兵比例很高,而且质量也不低,跟刚刚开国二十多年的大明一样,军中的将校普遍经历过元末乱世的战争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各方面都处于巅峰状态,跟后世被日本人、女真人随便拿捏的朝鲜王国还真不一样。

    朱雄英沉思片刻,道:“我以为应当先稳住郑梦周的地位,给予明确的支持,确保他在高丽内部的地位不动摇,同时也需要对李成桂施加一定的压力,让他知道大明的态度。”

    “具体该如何做呢?”朱标追问道,而这就有一些考校的意味了。

    “可以派遣使节前往高丽,明确表达我们对郑梦周的支持,给予李成桂和郑梦周相同的赏赐,并暗示如果李成桂轻举妄动,大明将不会坐视不理。”

    大明对于高丽的影响力,显然比之前基本没有接触的东察合台汗国要深的多,李成桂在两年前拒绝进攻辽东,来了一出高丽版的“陈桥兵变”,其人显然也是清楚大明的实力的,因此在这种双方都算知根知底的情况下,大明的威慑是相当有力度的。

    朱雄英建议道:“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在军事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派遣少量精锐的军事顾问前往高丽,协助郑梦周稳定局势,郑梦周这一派手里不是说也是有兵的吗?虽然没有李成桂多,但总归也是有的。”

    军事顾问这个词顾名思义,显然不难理解。

    朱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朱雄英的建议在他看来虽然有些地方还有小瑕疵,但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这样既能够表达大明对高丽局势的关切,又能够避免直接卷入高丽的内乱之中。

    毕竟对于大明来说,需要布局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国内的事情也千头万绪,如果能够不打仗,那自然是最好的,省钱省人。

    当然了,要是李成桂不识抬举,非要跟大明来硬的,那大明也只能让他见识见识谁是老子了。

    “我会尽快安排礼部,准备使节前往高丽,同时与五军都督府商议派遣军事顾问的事宜。”

    朱雄英听后,心中松了一口气,自己的建议得到了朱标的认可,也意味着他对于大明的外交,也有了更深的影响,当这种影响成为习惯且他的建议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些外交问题的时候,他在这方面的地位自然就会跟现在不一样了。

    如此一来,类似于东察合台汗国和高丽王国的这种外交事件经历的多了,以后有什么事情,朱元璋和朱标也会考虑他的意见,他能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工业这些经济建设的领域,而是能够在政治外交领域也发挥一些作用。

    而就在这时,马三保忽然匆匆赶来文华殿,显然他也是找了朱雄英一圈。

    “殿下,陛下有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