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鸡翎关破(2 / 2)

加入书签

    这名安南小校不仅力气惊人,而且反应也异常灵活,一击未中之后,马上转换攻击角度,又是一刀劈下。

    然而这一次,他的对手是训练有素的明军精锐,在对手后退躲避的同时,这名明军士兵一记鞭腿扫了过去,正踢在了他握刀的右臂之上。

    而随着登上城头的明军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明军个体战斗力的优势才渐渐凸现出来。

    毕竟从营养条件来讲,安南人,肯定是不如大明的,安南士兵的个头普遍矮小,有的甚至可能一米五都不到,跟大明的少年差不多,明军的身高,哪怕是南方的边军,都比安南军明显要高,实际上居民的营养摄入水平,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而个体体型和战斗力的优势,会在数量增加后,逐渐形成合力,这一点之前的攻城战都验证过了,因此安南军知道第一拨明军他们很难赶下去,重点是增援速度要快,靠城头的人数把明军挤下去。

    不过今天似乎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或者说城头的安南守军,根本就没感觉出来,他们的增援好像变慢了很多.

    这名安南小校被踢得踉跄着后退了数步,然后才站稳身子,不过还没等他喘息几口气,就听见身旁传来一声闷哼,他扭头看去,却见一名守军士兵捂着胸腹倒在地上,显然是受伤了。

    “该死的,这些明狗怎么这么难缠?”安南小校愤懑地骂了一句,然后抄起弯刀,再次杀了过去。

    这一次,对面明军学聪明了,知道他能打,又是领头的,一刀挡住安南小校的劈砍之后,几人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后退了两步,稍许拉开距离,然后目光瞄准对方的脖颈。

    安南小校一看便知道不妙,立刻停止了进攻,但就在此时,明军后面的袖箭已经呼啸而至,一杆短小的袖箭刺入了安南小校闪避后露出的左肩,顿时,血液飞溅。

    是的,地方特色。

    云南兵不一定会用蛊,但是贵州兵袖箭玩的还是挺溜的。

    虽然看起来不是致命伤,但安南小校的行动速度却变慢了许多,随后,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而这名明军士兵则是趁着这个空档,提刀冲了上来,然后照着他的脑袋猛砍了几下。

    安南小校的脑袋当场裂出纹路了,尸体软趴趴地跌落在地上。

    “娘的有毒。”

    这是他最后的念头。

    而登上城头的明军,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没多久,身上就都带着伤了,但这种时候,哪怕明知道这种伤势会让自己丧失继续战斗的力量,他们仍然会选择拼命,除了为家园尽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保持阵型,等待援军的到来。

    与此同时,后方正在登城增援的安南军,也感到了不对劲。

    “砰——”一名安南士兵被虎蹲炮发射的炮弹碎片崩掉了脑袋,他的尸体顺着城墙滑落,在守军的踩踏下,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但全新出场的虎蹲炮,明显比之前明军的箭雨给这些安南增援部队造成的麻烦要大得多,毕竟箭雨很难有这种仰角,也没有这种杀伤效率,而城下的虎蹲炮不断地开火,竟然能够把安南守军的增援阻断,这种战术让他们闻所未闻,而且效果相当显著。

    城头的守军不断地催促着“赶紧派援军上来,明军的这次攻势异常猛烈”,但问题是,关城里的援军确实派了,可根本上不到城头,在关墙背面的运兵坡道上,就被明军的虎蹲炮给轰的死伤惨重。

    由于援兵上不来,所以这次进攻明显要比以前顺利得多,负责前线指挥的顾成也不含糊,直接把后续精锐全部压上。

    一波接一波的明军从城头涌上,这个时候,明军已经占据了很多段城头,双方的增援速度被拉平以后,因为个体战斗力的差异,城头上的敌人根本没有优势可言了。

    “杀啊——”

    明军士兵的吼声震荡苍穹,伴随着喊杀声,无数明军蜂拥而上。

    安南守军也开始试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措施,但这些措施很快就被明军的强悍的攻势打垮了。

    明军的刀光闪烁,一颗硕大的敌军将领首级腾空而起,血肉横飞!

    “杀!”

    一名矮壮的明军士兵冲了上去,手中的短刀刺进了安南守军的胸膛。

    “噗嗤.”一朵猩红的血花喷射出来,洒满了明军士兵一脸,他的眼睛瞬间变得更加赤红,浑身的肌肉也绷得更紧,一副杀红了眼的样子。

    而就在这时,身旁刀光闪过,明军士兵的脖子被划开了一条巨大的口子,热腾腾的血液喷涌而出,他瞪大着眼睛看着旁边骤然冲出来的安南士兵,似乎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这么轻易就死掉了这种场景在城头无数次地上演着,无论是什么精锐,都有可能死于非命,战争是公平的,个体的力量在这种场景下,显得渺小无比。

    刚才出手偷袭的这名安南士兵没有停顿,他继续挥舞着弯刀向另一名明军士兵袭去,这一刀,他也是奔着对方的颈部而去的。

    另一名明军士兵也感觉到了生命危险,但由于他距离对方较远,而且身旁又有友军在帮助防御,所以他并未慌乱,而是拿着手中的短矛迎击了上去,希望可以逼退对方。

    但是,这名明军士兵低估了安南士兵的武艺,对方根本就没有收刀的意思,只是将身体微微倾斜,躲开了明军的短矛,接着用左手抓住对方握短矛的右手,然后用力一扭,咔一声脆响,短矛应声折断。

    这名明军士兵愣了愣神,接着便是感觉到一股剧痛传遍全身。

    连杀两人后,安南士兵再次挥舞着弯刀,绕过友军身后,想要继续偷袭,他的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仿佛胜券在握,然而,他的笑容才刚刚浮现,便夏然而止。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支飞过来的短梭镖,插进了他的胸膛里,力道很猛,带着他踉跄后退了两步,才倒在地上。

    军中有绝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厉害的更不只是他一个,那些贵州深山老林里猎户出身的明军,便是射杀反应速度比人类快数倍的野兽都不在话下,更何况是这种混乱的战场上,只要稍稍冒头表现自己的不同寻常,便会立即集火针对。

    两军在城头疯狂鏖战了数个时辰,明军的火炮声更是从头到尾没停下来过。

    而就在这时,城头舍生忘死搏杀的两军,在一瞬间,却忽然好像被摁下了时间静止的按钮。

    不是夸张,而是真的停顿了那么一下。

    随后声音才传来。

    ——轰隆!

    巨大的爆炸声和气浪一起震撼了城头的所有人。

    烟尘四起,像是地震了一样,忽然之间,某一段聚集着大量安南守军的关墙,就这么突兀地.消失了。

    是的,在双方都舍生忘死地拼命的时候,明军在已经准备好的一条没有被截断的地道里,放置了大量的火药进行炸城。

    烟尘渐渐散去,露出了一个巨大的豁口。

    城墙的断面上,砖石和泥土四处飞溅,如同被巨力撕裂一般。

    豁口处,明军的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入,安南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得措手不及,他们慌乱地试图组织起防御,但已经来不及了。

    明军的士兵们进入豁口,与关墙增援来的安南守军展开了更为激烈的肉搏。

    “杀啊——”

    明军士兵嘶吼着向前冲去,一路上留下一具具安南人的尸体。

    而有了这个豁口的存在,安南人仰仗的地利已经部分消失了,安南将领们试图把塞门刀车推出来,可一方面是塞门刀车塞不住这么大的豁口,另一方面在场的守军也有点懵,这时候根本找不到塞门刀车都具体在哪了,只临时找来了几辆。

    塞门刀车,是在城门被攻破时用于堵塞城的守城器械,前刀壁上装有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种坚固的两轮车车体与城门几乎等宽,在三四丈之间,很古老的守城器械了,华夏的《墨子》就记载了这种器械的用途,毕竟对于坚守城池的长期战斗来讲,城门难保一次不失,这塞门刀车便是最为有用的救急兵器。

    只不过塞门刀车,也塞不住这么大的缺口,而且明军都已经涌入了,就更白扯了。

    在彻底占领了豁口以及后面的阵地之后,明军士兵沿着关墙继续向两侧展开,目的是阻止敌人继续增援城头,从而为城头的明军争取有利态势,以期彻底占领关墙,而并不急着往后面继续进攻。

    而在他们的身前,安南士兵们有的已经开始溃逃了,实际上刚才地动山摇的火药炸城,就已经让这些安南士兵早已吓破了胆子,不少战斗力比较弱的安南兵见到明军进了城,就像是心中的信念崩塌了一样,根本不敢阻拦,只是狼狈地逃窜着。

    原因很简单,真正的精锐都在城头呢,要么就是在下面的藏兵洞里休息,而剩下的安南兵都是临时调集来的,或者此前干脆就是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壮,他们的纪律性极差,平日里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雄厚的关墙带给他们很强的安全感,而关墙都被炸塌了,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有的时候打仗的“士气”其实是很玄乎也很简单的东西,就是一面墙,没了,士气就真的崩了。

    而明军却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而且训练有素,作战技巧丰富,这时候眼见着敌人的防御体系开始崩溃,自然都提着刀嗷嗷叫地冲上城头去砍瓜切菜。

    与此同时,在鸡翎关内。

    “将军,我们输了,关墙破了!”

    将领的脸色铁青,语气带着绝望说道,“我们的士兵死伤惨重,已经失去了抵抗意志,现在正四散溃逃。”

    “废物!”

    负责守关的胡烈是胡氏亲族,他怒视着将领,然后指挥道:“快把逃兵抓回来,严惩不贷!所有人不准逃,跟我去增援!”

    胡烈身边的将领们都在心里默默地摇头。

    溃兵这种东西,抓回来有什么用?他们已经丧失了勇气,即使抓回来也只会让他们更加害怕。

    这时候需要的是把生力军派上去。

    生力军安南人有没有?

    有,但是派不上去,因为组织体系已经混乱了,按照正常的防御安排,最前面是守关墙的精锐,后面等待支援的也是精锐,然后中间则是普通的士兵和民夫,负责运送滚木、礌石、箭矢、火油、金汁等物资,毕竟这种活不能让精锐去干。

    而在最后,才是正在治疗还没有进行转运的伤兵,以及胡烈亲自指挥的精锐部队。

    前面都是逃跑的士兵的民夫,后面的生力军必须越过这些人才能抵达前面的关墙,可眼下,前面关墙上的精锐部队,显然坚持不了多久,毕竟之前他们只需要面对前面的明军,而现在则是被前后夹击,从战斗本身和士气上,都是无法承受的。

    实际上,任何部队面对前后夹击,基本上都会崩溃,很少有那支部队能够分开抵挡甚至反推出去。

    所以,现在就是下决断的时候了。

    摆在胡烈面前,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抛弃前方关墙的精锐,赶紧跑路,这样的话,因为中间有阻隔,而且后面的军队建制保存完整,能够执行命令,所以后面一半的部队,都是能撤回富良江防线的;第二个选择,则是尝试进行支援,同时在关城中继续构建防御体系,而这种选择,既有可能坚守住鸡翎关,但更大的概率则有可能导致剩余的后方有生力量也搭进去,并且被明军缠上,可就走不脱了,到了那时候,五万大军全都跑不了。

    对于胡烈来说很艰难,到底是死守到底拼尽最后一线希望,还是失地存人继续退守富良江防线?

    一名亲信将领低着头沉吟了片刻,说道:“将军,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我们只能选择撤退,否则,只怕剩下的军队都保不住了。”

    “撤退?”

    胡烈喃喃自语:“那我怎么向姑父交代?”

    但胡烈同样也知道,这时候没办法了,鸡翎关肯定是守不住的,而守了这么久,其实他的表现已经比仙游关的守将要强得多了,眼下最理智的抉择,就是保存住有生力量,撤回富良江防线。

    很快,后关墙的安南守军,开始留下一部分军队打阻击,剩下的部队则开始向富良江方向撤退。

    而这时候,城墙上仅存的守军也开始溃败,毕竟,这座雄关打到现在早已千疮百孔,而他们也处在腹背受敌的状态。

    当明军占领了关墙之后,士气顿时变得无比高昂,不少明军士兵大声高呼“明军万胜”。

    而此时的鸡翎关外,是漫山遍野的明军,虽然一部分部队已经轮换到后方去休整了,但还有大量大军驻扎于此,以备支援和替换,因此关墙被彻底控制后,大量的明军开始涌入。

    这令断后的安南守军们感到绝望如果仅从数量上看的话,安南守军这边大概有五千多人,人数其实不少了,但在近十万明军的倾轧之下,却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而明军不仅仅是对关城进行攻击,两侧山脉上安南守军,同样也没放过,同时顾成也让士兵们从两侧绕过去,把守住山口和关口,防止他们逃窜当然了,肯定也会有跑的。

    而进关城的明军则乘胜追击,最终在傍晚时分,攻克了鸡翎关的所有据点,内部的安南人全部被清剿干净。

    在确认城里已无安南军队后,顾成等人率领着大军进入关城,开始组织士兵修缮城墙,整顿粮仓。

    毕竟,既然收复了这道雄关,那么以后肯定是要利用起来的,只不过以后重点防御的方向,就是向着安南国那一侧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