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莽卓之辈(1 / 2)

加入书签

王莽刚睁开眼睛,还没来得及呼吸一下这阔别了百多年的空气,被一股熟悉至极的气息吸引去了全部的视线。

    穹顶的厚实岩层中,忽传来一声巨响。

    王莽猛然抬头,望向穹顶。

    他能感受到,那东西正要从地面上坠落下来!

    圆形穹顶的正中心骤然向内爆开,崩碎成块的岩石如劲矢,飞溅四射。

    一个庞大的黑影以极快的速度砸落,空旷的平地上顿时被砸出一个深陷的巨坑。

    自穹顶空洞射来的阳光,照亮了一张满脸横肉,遍布络腮胡的凶悍面容。

    ——正是刚刚自凉州回返的董卓。

    董卓击败冒顿,取得了他身上那份属于“妖祸源头”的力量后,便率着一批亲卫,追上了回返洛阳的大部队。

    他原本是打算按照原定计划,打着为袁绍诛杀宦官的旗号,大张旗鼓地带兵进京。

    不过在近洛阳,正要动手的时候,董卓体内那股妖变之力忽然变得躁动不安。

    董卓顿时意识到,洛阳那边的龙气中枢似乎有变,他乃是少年从军的宿将,自然明白战机的重要性。

    为了捕捉到这稍纵即逝的战机,董卓立刻做出决断,放弃兼并这支赴洛军队的原定计划,转而甩开大军,孤身一人,全速奔袭赶往洛阳。

    甫进城,董卓便亲眼见证了叶横舟大发神威,力敌王越、刘宏的那一幕。

    此际,龙气大阵已催动到极致,而董卓的妖变之力,本就是与龙气同源而出的力量,故而能够借助龙气隐匿身形,令掌握龙气的刘宏一时也未能察觉。

    而王越、叶横舟都已全身心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也没有余力来数十里外的事情,并未发现这来自城口的窥伺。

    就这样,三位巅峰强者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察觉到董卓的到来。

    看到那把与霸王断刃极为相似的雷刀,董卓便已认出了对方的身份,但无论如何,他也想不到,这位黑山老妖为何会出现在洛阳?

    不过无论如何,对董卓来说,这都是个意外之喜,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爱屋及乌之下,他看向叶横舟的目光中也充满了认同。

    董卓本就是个喜欢勇将的豪雄性子,不然他也不会收吕布为义子,而今遇见叶横舟这個比他还“胆大包天”的角色,自然有几分欣赏。

    更何况,对方还为他创造出了这么好的机会。

    思及此处,董卓自忖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只怕在朝野上下是找不到什么帮手,这位“黑山老妖”既然强横至此,倒也是个好臂助。

    等处理完正事,不妨搭一把手,做个顺水人情出去,也方便日后合作。

    欣赏归欣赏,董卓毕竟是个城府极深的野心家,只在呼吸间便把其中的种种利弊考量清楚,下定了决心。

    不过无论如何,还是要先做正事才是。

    心念把定,董卓当即利用起“妖变之力”间存在的互相感应,找到了镇压王莽头颅的密室,试图夺取这最后一份属于“妖变源头”的力量。

    凝视着王莽的头颅,董卓咧开嘴,表情狰狞且丑恶,铜铃大眼里激射出足足寸许长的红光。

    面对这种天上掉金子一样的好事,哪怕是董仲颖这个在宦海沉浮多年,素来以城府极深著称的强人,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激动。

    王莽那颗头颅下的根须当即激射出去,缠绕在董卓的双手上,便想要生根发芽,汲取其人养分。

    董卓轻轻一握拳,便有晶紫色雷光从那具魁梧的身躯中喷涌而出,将树根瞬间蒸发于无形,化为一片飞灰。

    受此雷击,王莽的威严面容抽搐,眼皮颤动。

    但也或许是因为被董卓清除了一批根须的缘故,他那双灿金竖瞳中,竟然流露出智慧的神采。

    直到此刻,这位立志创造上古之世的圣王,才真正苏醒了过来。

    他转动头颅,凝视着董卓,发出了暌违已久的叹息。

    “果然,后世之人,仍是忍不住诱惑,求取这种灾祸之力吗?”

    听到他的感慨,董卓只是嗤笑一声:

    “虚伪之徒!既然做了,就没有回头路可走,首鼠两端,岂不可笑?

    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不能留名青史,就该遗臭万年。若我是你,当初便会解放全部妖力,哪怕是死,也要拖着整座长安跟我一起陪葬!”

    同为身受妖变之人,董卓看得出来,王莽与冒顿不同,他根本就没有遵从那来自昆仑之巅的呼唤,而是选择以自我意志强行压制着这股力量。

    光是这份坚持,就足以令董卓叹服,可这神色很快便平复下去,换成了嗤笑。

    “老子本以为你我是同道中人,却没想到,你非但做不成好事,连坏事都做不彻底。”

    王莽神色如常。

    “你我本就不是同路人。”

    正如董卓所想那般,昔年在长安城爆发的那场惊世大战中,如果王莽决定全身心接纳这股妖变之力,他也不是没有机会扭转战局。

    可到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王莽深知,自己做这一切事情的初衷,本就是为天下弥平妖祸。

    虽然他终究未能做成此事,甚至反过来铸下大错,却也绝不愿成为引发下一次“妖祸”的罪魁祸首。

    传说中,这位圣王身死之时,犹然绀袀服,带玺韨,持虞帝匕首旋席随斗柄而坐,坚持君子死而冠不免。

    ——纵然是死,他也没有怀疑过自己,更没有后悔过自己的举动。

    董卓这才流露出些满意神色。

    “好,这才有王莽王巨君的气魄,既然如此,就不要再说废话了,你我之间,现在便见个真章吧!”

    ——

    见刘宏那边迟迟没有动作,稍微缓过一口气来的叶横舟忍不住笑出声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