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谶纬之术,代天封神(1 / 2)

加入书签

封神?!

    董卓和卢植听到这个词,都感到一种言语难以形容的荒谬。

    可那方金匾策书就在眼前,实在是由不得董卓不信。

    吸纳了王莽头颅,继承了其人些许记忆的董卓,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凝视着叶横舟,他沉声道:

    “这是甘忠可,夏贺良的《包元太平经》?!”

    昔年王莽还未称帝时,曾与当代的太平道主夏贺良战过一场,只是这夏贺良名气虽大,手段却稀疏平常,并未被王莽放在眼里。

    不过数年后,有个叫哀章的年轻人,找到了王莽,自称为夏贺良传人,为他献上了两封金匾,一检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检上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

    王莽正是通过这两封金匾上记载的手段,成功篡夺了前汉时期的龙气体系,正式称帝,建立新朝,统御九州万方。

    叶横舟一笑:

    “正是!”

    卢植也恍然大悟,虽然龙气体系是由儒门今文派打造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之中就没有其他派系插手的痕迹。

    在天人交感的龙气体系完成后,其余那些未能直接参与建设的法脉,诸如兵家、道家等,也都通过种种手段,洞悉了龙气体系运转的规则,并由此研发出诸多法术。

    这些法术被统称为谶纬之学,在于吉之前,并未有系统性内修法门的太平道,正是靠着谶纬术起家。

    甘忠可的“包元太平经”正是此道的集大成者。

    而真正将之发扬光大,令其大名响彻世间的便是哀帝时期那位太平道主,甘忠可的弟子夏贺良。

    这位道主虽然道术不精,可在谶纬学上的造诣却着实是独步天下,若非其人太过急功近利,与皇朝气运沾染太深,或许他早已将龙气体系的根基改换成道门。

    饶是如此,他也将以儒门经学为基础的龙气体系彻底动摇,令其根基不稳,为“行西王母诏筹”之事埋下了祸根。

    日后的太平道主于吉虽然精研内修存神之法,却也在《太平清领书》中记载了这种法术。

    只不过由于炎光再阐后,太平道选择了最为彻底的下层路线,道中子弟便不再修行谶纬之学,而是专为练武修法。

    自从修成“洞极”境界后,叶横舟已到了一法通万法通的地步,能够施展出太平经中的全部法术,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这能够影响龙气体系的谶纬之术。

    这种根基固然不能用在斗战中,但只是用来收束些许无人支配的龙气,还是绰绰有余。

    但明白了其中原由后,卢植心中的疑惑非但没有释然,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要知道,汉室积攒了数百年龙气,历经数十代帝王,才凝聚起来这么一尊人道神位,即便是历代天子,都首先需要经过重重考验,得到九龙壁的认可后,才能使用其中的部分力量。

    刘宏这位当朝天子,想要“身与神合”都不得不先自毁长城,将这股过于浩瀚磅礴的力量分出去,才能徐徐图之。

    夏贺良能够动摇龙脉,是因为他借助了哀帝的天子位格,可饶是如此,他也被龙气反噬,一身修为十去八九,含恨而死。

    王莽能篡夺龙气体系,不仅是因为他身具包元太平经的道术,还因为他身受与龙气同源而出的妖变之力,才能如此肆无忌惮。

    但他到最后,仍是未能将龙脉彻底压下,招致了最极端也最暴烈的反噬,天下龙气凝聚成一颗赤红陨星,当空坠落,光耀夜空,令无数人目睹。

    而叶横舟呢。

    叶横舟的依仗又是什么?

    他的答案很简单,正是太平道的存神之术。

    太平洞极经的存神之术,向来被解释成“内感神明”,通过观想神明本相,来引动诸天神力,如张晟的“黄神越章印”、,便是基于此理而成。

    叶横舟初到此界,也曾怀疑过,道门典籍中所言的诸天神明,究竟是否存在于此,若是存在,又是以何种方式存在,存在于何处?

    他也从张晟手中,见识过如降世天人、护法灵官之类的法相,却也实在分不清这到底是天地间的神圣存在,还是纯由符法运化而成的人造之物。

    毕竟无论哪一种,在【无限领域】中都有存在。

    不过在他跻身五星级,悟通了“洞极”之境后,这个疑问便可以暂时终结了,因为太平洞极经的最后篇章,正是详解这“造神”之法!

    其实太平道人们观想的神明本相,根本就是历代祖师们截取天地道韵而成的痕迹,所以道书中才有会“敬师如敬神”一语。

    明白这一切后,叶横舟便有了个构想,既然“太平洞极经”能截取天地道韵而生神相,那他是否可以用这种法门,重塑人道神位,行代天封神之事?

    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异想天开,因为道门所言的诸天神明与人道神位,虽然都同样占了一个“神”字,可内里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而且,皇朝龙气与仙道清气本就是极端不相容的东西,是以,无论是功行再深的道门宗师,也不会做出这种事。

    但叶横舟不一样,在他看来,若是将人身视为一个与外界大天地相互呼应的小天地,那“太平洞极经”凝练身神的手段,便与“代天封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他这一身刚强且暴烈的真气,也根本不惧怕皇朝龙气的沾染,故而叶横舟干脆先将这股龙气收入体内,以龙气为根基,在自家眉心处,凝聚出来一尊身神。

    额头正中央,两眉之间,这一点地方,是人体之中最为神秘也最为奥妙的部位,在太平洞极经中,这里是“众神之所皈依,元灵之所寄托”的地点。

    眉心又被称为“天庭”,如果说人身穴位中当真坐镇着一尊尊神明,那额头正中这一点,就是真正统领众神的天庭。

    而今龙气凝神,坐镇天庭,自然便有股至尊气度,紧接着,叶横舟再将这道身神斩出体外,以天子六玺、承露盘、赤霄剑、孔子屐为寄托,令这尊神明能够短暂地显化于世。

    这一切行动说来轻巧,做起来却极为凶险,要知道,人身修行最重要的部位便是大脑,大脑中最为重要的部位,就要数这个“天庭玄关”,稍微有些震荡,就会出大问题。

    但因龙气有着至尊至贵的性质,叶横舟只能选在此处,凝聚身神。

    好在,叶横舟这具琉璃玉身乃是他自己从四星级开始,就一点点设计、构筑而成的武者战体,他对这具身体的掌控,已经臻至百分百的圆融境界,故而并未出丝毫差错。

    现在,面对浓郁龙气的吸引,董卓已无法控制自己的妖变之力,只见无数根须刺穿他的皮肉,势如疯魔地卷向那道那道金匾策书,他赤红着眼睛,看向叶横舟,却说不出一句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