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127章 盛长柏的提醒(2 / 2)

加入书签

    齐家虽然显赫,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平宁郡主从小养在宫中和官家亲厚。

    抛开这一层,齐家也就一寻常国公府罢了。

    在汴京虽然是豪门,但是拉拢价值不大。

    齐国公靠着平宁郡主的原因,才能管理盐务,并不受文臣待见,而因为齐家这两代没有人在军中效力,在军中也没多少影响力了。

    盛长柏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元若,而是你。”

    “我?”

    李安一脸惊愕的指了指自己,说道:“则诚,你别开玩笑了,我虽然有一个文散官在身,但和白身没多大区别,能让兖王世子亲自来拉拢?”

    别看兖王世子在剧中都没出过场,但是人家身份高贵着呢。

    现在谁也料不到,赵宗全能捡个大便宜,当上皇帝。

    在所有人眼中,邕王和兖王两人必有一个是储君。

    从概率上来说,两人各占百分之五十。

    而兖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一旦以后登基,赵宪就是太子了。

    “没和你开玩笑,你自己想想,兖王世子和我们同行那一段时间,和谁说话最多。”盛长柏说道。

    “呃…”

    李安仔细回想一下,这一路上兖王世子和他们几个都说过话,但确实好像和自己说的最多。

    就连和张桂芬、齐衡两人说话的次数都没有他多。

    因为只是闲聊,并没有深聊,加上李安不想和他深交,每次都是敷衍应付,并没有特别留意。

    现在经过盛长柏一提醒,让李安回过神来,这兖王世子该不会真的奔着他来的吧。

    “是不是有些难以置信?其实我开始也只是觉得有些奇怪,并没有多想。后面仔细想想,才明白兖王世子为什么想要拉拢你。”盛长柏说道。

    李安闻言一愣,仔细想了想,说道:“你说的该不会是因为警世四言吧?”

    当初他抄袭了张载的横渠四句,受许多文人称赞传颂,被称为警世四言。

    “没错,你的警世四言可是连官家都称赞过的,还被立在国子监门口,受人瞻仰,在士林中影响很大。兖王不得文人支持,自然想拉拢一些在士林中有一定名望的人。”盛长柏说道。

    李安闻言沉默了下来,原著中官家最终选择了邕王,对于具体原因剧中并没有说明。

    不过从剧中的一些争论来看,邕王平庸,之所以能力压兖王,成为储君,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邕王年长,另一个是邕王子嗣众多,而兖王只有一个独子。

    官家本身就是因为没有儿子,兖王只有一个独子,若是有个万一,以后也要面临和他一样的情况。

    综合这些,官家才选择了邕王。

    但是李安在汴京这些年,对这件事有了更深的了解。

    事情并没有剧中说的那么简单和片面。

    别的不说,光是年长的问题就有些扯淡。

    官家是过继子嗣,这两个都不是官家的儿子,论什么年长。

    至于子嗣的问题虽然有些影响,却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如今的赵宪都十七岁了,在古代都算是成年可以娶妻了。

    现在距离官家去世还有好几年,那个时候赵宗估计都已经成婚有子嗣了。

    李安觉得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兖王母族是军方的,而邕王母族却是文臣,虽说级别不高,却更能让文臣亲近。

    最重要的一点,邕王平庸,对于臣子来说,自然希望皇帝平庸些。

    兖王自然知道若想成为储君必须要有文臣的支持,拉拢他倒也说的过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