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摆烂的官家(2 / 2)

加入书签

    当初他得到海学士的称赞,没多久便名传汴京,他的那些文章诗词一时间很受追捧。

    奏折上的内容洋洋洒洒,竟有万余字,字迹海文仁也十分熟悉,奏折最后署名也是度支判官王安石。

    中午海文仁留他们在家里用了饭,李安才随苏家父子告辞离开。

    虽说校书郎只负责掌校典籍,是个清水衙门,还没有实权,但好歹是個京官不是。

    接下来海文仁并没有继续聊这些,而是转移话题聊到了当下的一些时政。

    地方上官僚乡绅,本就局势复杂,不能成为主官,这官就更难做了。

    而盛纮为人圆滑,从不参与这些,在海文仁眼里就是正直的好官了。

    “陛下言重了,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臣子,陛下何时召见都属应当,何来打扰之说。”海文仁恭声道。

    海文仁虽然疑惑,却不敢耽搁,换上官服,匆匆的来到了皇宫。

    许久,海文仁合起了奏折,说道:“陛下,臣已经看完了。”

    这次对他来说是个机遇,自然不能放过。

    “子谦,你那一番关于改革变法的言论,就连海学士都十分佩服,等你明年金榜题名,到时候必然前途无量。”

    相反,能留在汴京的,虽然基本都是进一些清水衙门,没有实权,但是熬个几年后,外放到地方,起步都是一县主官。

    对于现在的官家来说,只想保持现在的局面,改革什么的早就不想了。

    ……

    李安差的就是作品太少了,不然当初靠着警世四言积累下的名气,再有几篇好的文章和诗词,早就名传天下了。

    海文仁进入龙图阁,躬身行礼道:“臣拜见陛下!”

    如今他已经年过半百,又因为儿子夭折受了极大的打击,身体每况愈下。

    过年除了少数必要的官员,其余官员到上元节后才会继续办公。

    县属官要想升为县主官非常难,大多数官员可能就在属官的位置上干一辈子。

    来到宫里,直接被内官带到了龙图阁。

    内侍躬身接过奏章,送到了海文仁手里。

    一般来说,金榜题名后,除了状元榜眼探花外,只有少部分人会留在京城为官。

    单纯的扬名李安不在乎,但若是有好处的,他肯定要抓住。

    之前他确实有再次推行改革的想法,不然也不会调韩章回京,当大相公。

    这也是属官难升迁的原因之一,地方治理的好,功劳主官占大头。

    就拿苏洵来说,人家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的文章就连海文仁这种翰林学士都称赞不已。

    县令什么的有空缺,京城外放的官员又给补充上了,哪有属官的机会。

    官家摆了摆手,让人赐坐,有些歉意道:“新春佳节,朕召卿家入宫,打扰卿家过节雅兴了。”

    海文仁这个翰林学士,本就清闲,上元节前都不需要办公。

    他记得苏洵虽然没考中,但是后来被人举荐还是当了官来着。

    好歹读了几年书,李安对于官场上很多事,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因为他让韩章担任大相公,一些有志之士和一些想投机取巧之人,看出官家有改革之心,多次上奏,请求改革。

    其中就以王安石最为坚持,每个月都能上三五道请求改革的折子,让他不厌其烦。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