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理想与现实(2 / 2)

加入书签

    甚至因为这件事一直郁郁而终。

    很多人说大宋变法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皇帝过于软弱。

    但是等那些官员掌控权利,反过头来就会用新政来为自己谋取好处。

    结果在具体实行中,官员不仅会加高利息,甚至为了赚钱,逼迫百姓向官府借贷。

    若是以前的官家,对这些还有兴趣,然而此时的官家,心中锐意全消,根本不想改革。

    他没心思听海文仁的这些长篇大论,只想知道新政成功的代价。

    若是简单,倒是可以试试,若是麻烦,试他都不打算试。

    作为一直支持变法的海文仁,自然能够希望官家能够恢复信心,再次实行改革。

    甚至新政的很多弊端,都是他们故意弄出来的,好给朝堂中那些反对新政官员抨击新政的借口。

    “卿家直接和朕说,新政如何才能成功就好。”官家有些不耐烦道。

    事实上,新政推行后,确实弊端丛生。

    古代借贷利息非常高,百姓很难还上。

    范大相公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担心官家顶不住压力,而是他对开始不自信了。

    若是李安听到海文仁的这套言论,肯定会暗自摇头。

    所谓的新政不仅没有让百姓得到实惠,朝廷强盛。

    就拿王安石来说,和范大相公变法支持者甚少不同,王安石变法,支持者众多。

    官家虽然因为没有子嗣而心灰意冷,但是他之所以一直不立储,是因为他心中还有一丝幻想。

    事实上,守旧派反对新政的借口是新政弊端太多。

    到时候大概率是和王安石变法一样,为了前途,从者众多。

    明明是利国利民的政策,为什么实施下去,却反而弊端丛生。

    官家倒是没想那么多,沉吟了一会,摇头道:“如此做旷日持久,成效如何尚不可知。朕如今只想选一个合格的储君,来继承祖宗基业。朕老了,这些还是让以后的皇帝做吧。”

    他虽然年过半百,但是这个年纪有子嗣的也不是没有。

    海文仁仔细品味李安的那番话,终于明白新政弊端丛生的原因了。

    而青苗法则是官府出钱借贷给百姓,利息非常低,以保证百姓能够正常春耕,田地不被兼并。

    等海文仁说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卿家既然夸赞此人有才华,可见对此人的言论十分认同,那你也知道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如今满朝文武为立储之事争论不休,实在经不起动荡了,你明白么?”

    就连主持新政的范大相公都有些心灰意冷,在官家想要保他的时候,自贬出京。

    “陛下,要想新政成功,就需要地方上有许多支持新政的官员,只有如此才能让新政落到实处。陛下可以挑选一些支持新政的官员,将其安排到各地做主官,届时再推行新政,必然可以成功。”海文仁说道。

    但是这個支持者,指的是真心支持变法的。

    “因为底层官员支持新政的太少了,守旧派抨击新政的借口是新政弊端重生。臣以前一直以为是因为新政实施太急,没有考虑周全。

    即便把改革比喻成分饼,那些不愿意利益受损的官员,也不可能说自己是为了利益而反对。

    李安那套分饼的说法,他一开始很认同。

    “陛下,臣今天认识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说…”

    还想再劝,直接被官家打断了。

    “好了,卿家好好劝劝王卿家,让他把心思多多放在本职上。”官家说道。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