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爹娘来京(2 / 2)

加入书签

    穿过门,来到露台,一阵冷风拂过,让李安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来参加诗会的身份都不简单,若是他把所有人的风头都压过去了,难免有心胸狭隘之人会心里不爽,因此背后诋毁他。

    李安闻言一愣,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海棠说的应该是他父母。

    只有零零散散的七八个人站在墙边欣赏墙上的诗词,听到脚步声,回头看了一眼李安几人,就收回了视线。

    但是这一点在苏家兄弟身上却反了过来,苏轼这个哥哥,反而更听弟弟的话。

    海棠说道:“公子,老爷和夫人来了!”

    在李安看来,已经完全没必要了。

四五.七六.一七五.三九

    另一边则是城外,一片黑暗,宛如两个世界一般。

    于是出声道:“兄长,子谦或许有他的考量,你就别再劝了。”

    在场的人中,即便是有词仙之称的苏轼,如今在诗词上的造诣都不高。

    “兄长慎言!”苏辙脸色一变看了看四周。

    齐衡见李安不接招,好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前文说过,惊仙楼外观像塔,因此越上面的楼层越小。

    但让他过来当面挑衅,他的性子又做不出来。

    “公子,公子!”

    因此对于齐衡这种挑衅他并不在意。

    当初新政可是官家提起的,后来也是官家背刺了改革派。

    刘氏刚走到院门口,正好听到李安的声音。

    可惜的是惊仙楼靠近外城城墙,看不清楚内城景象。

    说完不给苏轼说话的机会,拉着他往边上的门走去。

    李安迷迷糊糊中听到一阵拍门声和呼喊声。

    “常听人说齐小公爷文采斐然,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首词,今日怕是无人能比了。”

    等诗会结束,四人结伴又逛了逛,感受了一下上元节的烟火气,才各自归家。

    见苏辙开口,苏轼虽然觉得为李安可惜,却没有再说什么。

    李安几人看了过去,就见齐衡被一群人围着称赞,正在拱手道谢。

    ……

    墙壁上写的并不是诗词,而是范文正公《岳阳楼记》中,名传千古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倒不是李安自大,毕竟能流传后世,又被他背下来的诗词,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毕竟声名累人。

    苏辙最开始对李安其实没什么好感。

    “子瞻兄,咱们是上来赏景的,不聊这些扫兴的。咱们去外面露台赏景吧。”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如今见李安拒绝借这种方式扬名,对李安高看了几分。

    苏轼笑道:“子谦,你不是早有准备么,这么好的机会,可不是谦虚的时候。”

    李安被刘氏一连串的问题问的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感受到刘氏语气中的担忧,李安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娘,我没事,就是昨夜受凉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