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惊喜的文炎敬(2 / 2)

加入书签

    一一一.二五三.二零六.七九

    “呵呵,多谢则诚宽慰,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不过我并不会因此灰心的。”文炎敬眼神坚定道。

    一开始看到李安拿出鱼符,吓了他一跳,还以为李安是哪个豪门公子,得到了荫封。

    鱼符上面刻录了官员的官职、长相,相当于官员的身份证。

    此时已经接近中午了,酒楼的一楼大堂里已经有大半位置都坐满了人。

    李安不想聊这个尴尬的问题,连忙转移话题。

    “这位客官,这盛家小的没听过,不过那积英巷住的都是朝中三四品官员。”小二回道。

    盛长柏对文炎敬印象不错,主动提出了邀请。

    但是到了汴京,听说了许多名气很大的学子,报名随便都能碰到李安和盛长柏这样才学胜过他的人,让他受了不小的打击。

    文炎敬闻言一喜,酒意瞬间消散了,他家里本就穷,没有太多书籍。

    这些人中大多都是一副学子打扮,看样子都是进京赶考的学子。

    应为习惯的原因,一直被称之为鱼袋。

    但要是说李安考中过进士也不太可能,先不说上次会试李安才多大,就算李安考中了,如今也没道理从考吧。

    这就很尴尬。

    不过李安拿出了扬州开具的证明,然后拿出了鱼袋。

    李安也碰到过几次,然而却没几个记得他这个‘作者’。

    李安笑着把自己封文散官的经过说了一遍。

    鱼袋自然上面没办法铭刻,朝廷为官员着想,就改为了木制。

    盛长柏自然听出文炎敬有些灰心,安慰道:“士高兄才学过人,自然也是英才,不要妄自菲薄。”

    文炎敬震惊道:“原来那引的无数士子立为志向的警世四言,竟然是子谦所出!”

    “我觉得这次乡试解元肯定是林三公子,人家几年前乡试就是解元,若不是因为守孝,没有参加会试,早就金榜题名了。”

    唉,说到底还是脸皮薄了些。

    至于买,就更买不起了。

    “呵呵,随口之言,让士高兄见笑了。”李安谦虚道。

    甚至就连官服都有两套,不过他没有实际职位,不需要坐堂办公,也不用上朝,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李安汇合盛长柏和文炎敬后,有些歉意道。

    分为金银铜对应不同的品级,而装着鱼符的袋子,就是鱼袋了。

    到了宋朝,因为鱼符比较重,官员为了省事,经常喜欢把鱼符放在家里,只携带鱼袋。

    “这…”

    “那苏家父子是厉害,但是他们又不是京畿路的人,怎么可能在京畿路参加乡试。”

    三人一起来到马车停放的地方,韦林却告诉他们,盛长枫在他们前面已经完成了报名,回来后说自己有事先走了,让韦林告知李安他们一声。

    于是三人便上了马车,去了附近一家酒楼。

    “士高兄,我家中有私塾,子谦也在我家私塾读书,你这段时间若是没事,也可去我家中旁听。”

    按照规定好像说的是子嗣,像苏家父子这种情况,他们也第一次见。

    来汴京前,文炎敬其实还是很有自信的。

    文炎敬闻言一怔,眼中露出惊喜之色。

    “好了,咱们今日一见如故,不如找个酒楼喝上一杯如何?”

    横渠四句能流传千古,自然有他的道理。

    而且怎么也不可能才一個从九品上。

    好一会才冷静下来,掏出几文钱,说道:“多谢小哥了。”

    小二高兴的接过钱,感谢一声退了下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