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百口莫辩(2 / 2)

加入书签

“多谢明公!”唐琦笑眯眯的举起酒杯说道:“下官敬明公一杯。”

“哈哈,同饮,同饮!”

温铎举起酒杯示意,仰头喝了下去。

“啪啪啪!”

温铎放下酒杯拍了拍手,说道:“你们都退下吧!”

“是!”

乐舞停止,乐师和舞姬们行礼退了下去。

“这次做的不错,如今桓王殿下怕是已经怀疑顾廷烨了。他们内部出了问题,盐务还能查的下去么?”温铎笑道。

“这是天助明公,下官也没想到那白家竟然和汴京侯爵府还有姻亲,下官在扬州做了好些年的官,都未曾听过。”唐琦笑道。

地方官员每到一地,都会把当地的人际关系打听清楚。

谁能够得罪,谁不能得罪,这些都要心里有底。

他上任的时候也打听过扬州的人际关系,包括李安在翰林院任职他都一清二楚。

偏偏白家和汴京顾家有姻亲关系,他是真不知道。

他本想买通人运私盐,主动被赵策英发现,让赵策英对盐商动手。

如此一来,那些盐商哪怕不刺杀赵策英,也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给赵策英添麻烦。

即便不能阻止赵策英查盐务,也能拖延时间,给汴京那边反应的时候。

若迟迟查不出问题,官家那边也顶不住压力。

却不曾想,无意中发现白家竟然和汴京宁远侯府有姻亲关系。

于是就设了这么一个局。

白家兄弟那边是他让人暗中通知的,这才在顾廷烨到之前逃脱了。

这么做就是为了离间赵策英和顾廷烨的关系。

当初顾廷烨随同新君平叛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而顾廷烨是这次随行禁军的最高将领。

赵策英若是怀疑顾廷烨,内部不和对他们更加有利。

即便没用,也不耽误他们如今的谋划。

“这事我倒是知道一点,宁远侯府当初欠朝廷数十万两银子,这才休妻娶了白家之女,用白家嫁妆填补亏空。堂堂侯爵府嫡长子,娶个商人之女,对于顾家来说简直就是耻辱,怎么会四处去宣扬。

后来那白家之女,难产而死,两家就断了联系。”温铎说道。

“明公对扬州大小事了如指掌,下官佩服。”唐琦拍马屁道。

“哈哈,不说这些了。”温铎哈哈一笑,看唐琦愈发顺眼了。

之前因为唐琦肥胖,温铎对他不怎么喜欢。

现在才发现唐琦虽然肥胖,但是能力却不俗。

又能力,又会拍马屁的下属,谁不喜欢。

“今日迎接桓王一直到宴席结束,都没有看到顾廷烨,桓王说是身体不适,你怎么看?”温铎问道。

“下官觉得人可能已经提前来扬州了。”唐琦说道。

“何以见得?”温铎问道。

“呵呵。”唐琦笑眯眯道:“顾廷烨可是武将,哪怕只是膏粱子弟,也不至于这点路程就病到了。”

“那白家兄弟该不会被找到吧,早知道就该…”温铎眼中闪过一丝狠色。

“明公说的下官也考虑过,只是那白家兄弟在城内,不方便下手,但凡留下点痕迹,都很麻烦。以他们的胆子,怕是不敢回来了。而且即便回来又能如何,这种事根本解释不通。”唐琦笑道。

“也是。”温铎微微颔首道:“桓王让我和叶转运使明日一早去驿站汇报两淮盐务的事,那边你盯着点。”

“大人放心,肯定不会出什么差错的。”唐琦说道。

“行了,天色不早了,去休息吧。”温铎喊来一个下人,领唐琦下去休息了。

…………

次日一早,叶时湖便和温铎汇合,前往了驿站。

叶时湖作为一路转运使,职权其实和知州有些类似。

只不过知州负责的是一州,而他负责的是一道。

转运使主要负责一道的财赋和监察工作。

两淮盐运使司就在扬州,虽说是归属三司盐铁司直管,但是叶时湖有监督一路财赋之权,也被赵策英叫了过来。

“一会还要麻烦叶转运使帮忙美言几句,下官必有厚报。”温铎小声道。

“呵呵。”叶时湖微微一笑,说道:“若是可以,本官自然愿意帮忙。”

温铎干的那些事情,他多少知道一些。

虽然没有参与,但是温铎逢年过节所送礼物颇为厚重,他也心知肚明,从未理会。

若是可以,他也不想温铎出事,断了一个财路。

不过帮不帮他美言,还得看情况。

不会牵连到他,他自然乐的卖个好。

要是情况不对,那就对不起了。

至于温铎会不会记恨他,他根本不担心。

他虽然收了温铎的礼,但是官场中这种情况很常见。

他又没掺和进去,并不担心。

见温铎还想说什么,叶时湖连忙转移了话题。

这种事他根本不好承诺,还是少聊为好。

温铎眼中闪过一丝荫翳,叶时湖平常好处也没少拿,此时却不愿意帮忙。

不过他暂时也不担心会有什么事,也没再说什么。

不久,马车在驿站门口停下,两人下了马车。

随从上前交涉了一下,两人被带进了驿站。

来到了赵策英所住院子的正堂。

“臣拜见桓王殿下!”两人行礼道。

赵策英休息已晚,气色精神都很不错。

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招呼两人坐了下来。

“本王奉父皇之命前来扬州巡查盐务,不知两位谁为本王讲讲两淮盐运使司的情况?”赵策英问道。

叶时湖眼观鼻,鼻观心没有说话。

温铎心里暗骂,面上却带着微笑,拱手道:“不知殿下想了解哪一方面的?”

“盐务相关的,本王都想了解。就先从盐务收入减少说说吧,本王来之前曾经查过盐铁司那边关于两淮盐场周边各州近些年的盐务情况。发现周边各州每年所需之盐都在减少,这是为何?按理说江南乃繁华之地,百姓富裕,人口也不断增加,没道理盐的消耗却越来越低。”赵策英说道。

盐铁司每年卖出去多少盐引,提了多少盐,这一点是做不了假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