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功臣若不能全身而退,朝廷有何颜立于(2 / 2)

加入书签

    嬴政眼神平静,仿佛此事于他无关似的。

    “刘伯温,你在南京城中坐享安逸,可曾想过你现在的安逸是将士们在前线上浴血奋战换来的?”

    “既然如此,那就依吴王之言,先让蓝玉回来吧。”

    李文忠以前一直不愿意参与到党争当中,他觉得自己已经位极人臣,只要保持中立就能安享富贵,没必要去冒险。

    李善长道:“大都督府佥事蓝玉。”

    老朱注视着嬴政,问道:“吴王,你怎么看?”

    与李文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子朱标。

    顷刻,奉天殿里鸦雀无声。

    此话一出,引得一众淮西勋戚对刘基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眼看着朝堂上又要乱作一团,今日的朱元璋却不想听他们吵下去,微微抬起了胳膊。

    朱元璋回过神来,问道:“韩国公,直说吧,你欲调何人回京?”

    如今的大都督府,基本上都是李文忠一人在主持,他公然的倒向吴王,如何不让人多想。

    他低头将视线微微投向吴王,这是他事先答应好吴王的条件。

    也就是说,实际参与到党争里的国公,只有李善长与常茂两位。而李文忠站台吴王,给在场众人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

    朱元璋微微颔首,挥手道,“今日就先议到这里吧,诸君自行离去,吴王留下,咱有话要问于你。”

    虽然不知吴王为何要调蓝玉回京,不过李善长思来想去,也不觉得此事有何不妥,既然对自己没有什么损失,帮一下吴王又能如何。

    “臣刘基,弹劾大都督府佥事蓝玉!”

    嬴政虎步上前,本就身材魁梧的他此刻更显英武,气度淡然的说道:“功臣倘若不能全身而退,朝廷以何颜立于天下?但也正如诚意伯所言,无人能凌驾于律法之上,若我来决断,应当将蓝玉召回京城,先审后赏,以正民心,以稳军心。若是不能明断此事,九边一带数十万将士会如何想我朝廷?”

    可随着时间的推演,他发现似乎自己有点过于天真了,在别的朝代中立可以苟命,但在老朱手底下做事,中立好像也有被砍头的风险啊!

    李文忠考察许久,最终还是选择投靠了吴王,若是日后吴王能保持今日之姿,他曹国公府也有靠山可倚。

    此乃谎言。

    朱元璋心底里就压根没把功臣们当人,在他眼里,这些开国的老兄弟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待宰的羔羊,哪天看不顺眼了就拎出来宰了。

    浙东的文人们附和着刘基之言,对李善长发起了口诛笔伐。而淮西的将领们也不是什么好脾气,怒而回怼。

    而现在嬴政这句话,让老朱觉得颇为羞耻。他不得不承认,在气量这方面,自己确实比不上吴王。

    ……

    朱元璋从金銮椅上站起身来,缓缓向嬴政走去。

    他的眼神从始至终都在跟嬴政平静的眼眸对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