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东窗事发!(1 / 2)

加入书签

赵承熙虽然是赵家的二公子,却也是朝廷的七品官员。

    御史在明朝可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他们的口才实在是太好了。

    赵承熙之所以能坐上现在的地位,就是因为赵承熙很有能力。

    但赵承熙此时已经被吓破了胆,看到朱允炆,立刻嚎啕大哭:

    赵承熙一走,朱允炆就急了,连忙问道:

    “黄先生,这两人都被锦衣卫给带走了,那么我们的行动就有可能暴露了。”

    “这个世界上,也只有王爷这样的仁慈之君,才能治理得好,不能让那些野心勃勃的人,趁虚而入。”

    “现在你家的情况比较敏感,说不定锦衣卫的人就会盯着你,如果把太孙牵扯进来,你全家都不够死的,知道么?”

    朱元璋即便是老眼昏花,但还是坚持每日早朝。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那些捂着口鼻的,更是偷偷的将手放了下来,他们可不想让朱元璋发现,要是一个不高兴,夷灭九族都有可能。

    “这帮人不知从何处得来的消息,说北平府运来的煤,原本只值二文,竟被叫到五十文,不知何居心?”

    “皇爷爷,这是煤炭。”

    “什么?煤!”

    “最近天气寒冷,北平燕王发明了一个小玩意,能让百姓们都用上取暖之物,不知诸位有没有听说过?”

    “必须如此!”

    赵承熙吓了一跳,连忙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

    黄子澄断然道:

    “太孙殿下,请您一定要救我的兄弟,还有我的三哥。”

    原来,赵家的两个儿子,在回家的时候,还带来了一批煤炭。

    就连京城里,一斤的炭火,也不过十五文一斤而已。

    “燕王一心为民,那些商贾却只顾着一己之私,置民于不顾。”

    三人在东宫大堂坐定,赵承熙便将今日之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朱允炆。

    朱元璋苍老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朱允炆一听,顿时大吃一惊,有些不忍心的问道:

    这两人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要给应天城的人一种错觉,那就是煤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离得近的人,更是吓得捂着口鼻,深怕吸入一口,就会死在这里。

    “黄先生,你确定要这样做?”

    朱元璋指着火炉,说道:

    “这玩意儿是朱棣发明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么?”

    “怎么可能用这样的东西?”

    “但是,有人别有用心,不想让这种煤,盛行于世。”

    炉子里还在烧着什么,通红一片,热气蒸腾,让人感觉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为了保全太孙殿下的名声,只有如此”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弃卒保车!”

    “万一皇爷爷生气了,那可如何是好?”

    朱允炆大吃一惊,自己只是跟朱棣说了几句话,赵家的人,怎么就出了这么大的事?

    朱允炆听到这里,同样是目瞪口呆,然后惊慌失措的看着黄子成,想让自己的卧龙帮自己想想办法。

    一零七.一七二.八六.一零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