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万人马?!(1 / 2)

加入书签

朱允炆跟朱元璋一起用过晚膳,便离开了皇宫,回到了东宫。

    等到朱允炆走后,朱元璋将朱棣的奏折取了出来,看了一遍,然后在奏折上写道:

    皇家炭业。

    这句话,就意味着从此定下了煤炭的名字,也定下了煤炭的归属。

    每年的春节,都是华夏人最高兴的日子,因为他们可以和家人在一起,买菜,吃东西,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北平府。

    “这一届最大的改变,就是白先生加入我们,让我们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白先生来了以后,我们的生活就好多了,特别是煤的销售,这一年,我们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一年了。”

    “年关将至,辛苦一年,各位辛苦了。”

    今年的煤市,明显是一片红火,可最后却只有不到五万两的银两,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能有资格参加年终总结的,自然是寥寥无几。

    “这半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土地上的赋税,一共有八万石,也就是四万两银子。”

    朱元璋对朱标视如己出,尽心尽力地栽培他,就是想让自己的长子,在自己死后,将大明发扬光大。

    “快告诉我,你花了那么多银子到底什么用的?”

    当然,这一次朱元璋让朱高熙,也一起返回了北平。

    “再加上藩王的俸禄,一共有五万两银子。”

    “只有不到五万两银子,还得买更多的铁器,用来做炉子。”

    “另外,再加上买马、骡马,还有招兵买马,做生意,总共花费了二十五万两。”

    王府内,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落在这位老僧身上。

    徐妙云清点完之后,大家都是一脸懵逼。

    朱棣主动上交了七成的煤炭收入,这让朱元璋很是感动,也让朱元璋对朱棣刮目相看,觉得他是个好孩子。

    腊月二十九,大年三十。

    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一块燕王的牌位,还有一尊龙神的神像。

    朱棣虽然深得朱元璋的宠爱,但藩王毕竟是老朱家的旁系,主脉永远是朱标一脉。

    因此,适时的压制,也是为了让燕王知道自己的位置,以免他生出什么非分之想,如此,才能防止皇族内斗。

    朱棣大吼一声:

    “老和尚,别装了,我知道你也听见了。”

    “还有一些,是卖煤的钱,从十月开始卖,到现在,已经赚了四十万两。”

    老僧停下了手中的念珠,缓缓的睁开了眼睛,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赫然。

    徐妙云对着朱棣翻了个白眼,然后瞪着老和尚,一脸不爽地说道:

    “可是,我们已经用掉了十万两银子,来支付雇工和伙计们的工钱。”

    “阿弥陀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样的事情,就交给贫僧了。”

    北平的大街小巷,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老有少,有小孩,都在这一日走到街上,用攒下的钱,去买年货。

    俗话说“爱屋及乌”,朱允炆是朱标的大儿子,又是朱元璋指定的接班人,朱允炆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更何况,燕王府还许诺,今后的煤价,最多也不过五文钱一斤,弄得北平府的百姓,都对燕王感激万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