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157,科学还是伪科学?(2 / 2)

加入书签

    其实每个习俗都有必然的科学在里面,这洗三,就跟孩子出生后的体检差不多。

    检查孩子的视觉听觉,再看看孩子各部位是不是有残缺。

    也别小看这个,像以前接生孩子,大多数都是稳婆接生。

    胎位是不是正常?接生时稳婆有没有用力过度?从而伤害到孩子的各个关节。以及孩子身上有没有胎记什么的。

    稳婆毕竟是半专业人员,大多一番流程做下来,孩子是如何的情况,就能知道的差不离。

    孩子出生以后是不是正常,大多可以在这次洗三里检查出来。

    而且国人总归是浪漫的,所以一次婴儿体检,才会搞出如此的仪式感。

    这才是开始,接下来的艾灸,鸡蛋滚一滚,拿根大葱在孩子背上打两下,再用个秤砣往孩子的两边小手上各压一下。

    这些自然也有各自的吉祥话唱词,也有着各自的用意。

    像一开始的洗澡就是检查孩子的外貌特征跟说话是不是正常。

    艾灸消毒也是很必要的,因为那时的接生,都是在家用剪刀剪脐带。

    这个消毒要是不到位,感染是难免的。

    艾灸消毒虽然是仪式,但也是当时唯一可做到的补救措施了。

    秤砣压手,这是尝试着孩子的双手是不是有力,是不是正常呢。

    接下来的夹金夹银,也就是把孩子放在一个大茶盘里,把金银元宝在孩子的胳肢窝下面放一下。

    这就是检查孩子的上肢关节了。

    其他的不清楚,不过应该是各自有各自的用意吧。

    再用镜子照一下屁股,稳婆唱说道“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

    这个都清楚,生殖器检查以及排泄器官检查。

    到了这一步,孩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再就是送别各路神仙,烧点元宝什么的给神仙们,再跟炕神乞求一下平安。这个肯定也有词~“炕公,炕婆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多送男,少送女…”

    等到稳婆把烧过的纸钱用布袋装好了,放在了枕头下面。

    这时包一个红包给稳婆,仪式就算全部结束。

    ………

    所以,基本上所谓的洗三,说是仪式,其实就是一次婴儿体检。

    不过就是那个年头没什么数据化,标准化,稳婆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而已。

    但这些都跟娄小娥的宝宝没什么关系,这个年头,不论富贵贫穷,都有着忌讳神啊佛的。

    特别住这样的大杂院,许家又跟邻居家关系不太好。这些仪式,也只能能免就免了。

    不过虽然免了大多数的仪式感,但许家在孩子出生第三天的时候,还是在家里给孩子洗过一次。

    都是许母烧了点艾草水,简单的给孩子擦洗了一下。

    娄小娥当时在睡觉,没见识到,那就不能怪了。

    娄小娥听完,神情有点呆滞。那些唱词,她是一句都没听到啊。

    所以女人的关注点很是不同,像娄小娥在产房时,把许大茂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说再也不给许大茂生孩子了。

    听得外边的娄谭氏脸色都有点不好,为自己的女儿感觉丢脸。

    而现在的娄小娥,却是想着,万一将来生老二老三,家大人不在,她该怎么给孩子洗三的问题了。

    于是娄小娥又拉着许母把那些仪式跟唱词都教了一遍。

    “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

    许大茂听到媳妇这个话,却有点心惊胆颤的感觉。

    其实娄小娥说的无意,但许大茂却是感觉,这是娄小娥在为离开做准备。

    这个可能是许大茂多想了,他总想着娄小娥有一天总会去港岛,于是听到什么话,总会往那上面靠。

    生活就是如此,看着好像是没什么用处的事情。事实上都是老祖宗们经历过漫长岁月里,研究出来最可行的办法。

    我们到了后世,更在乎的就是玩孩子。所谓的洗三,满月,周岁,都成了大人社交以及玩孩子的节日。

    吃吃喝喝,拍几个视频照片,储存起来就算结束了。

    但什么事情传下来,总不会无缘无故。

    就像洗三一样,虽然稳婆们识字的少。但她们学会的唱词,对事物寓意的理解,以及各种检查手段,都有着她们自己的办法。

    也就因为是不识字,所以像这些事情,她们没办法对外面解释着各自的作用。

    从古至今各种历史,记录了王侯将相,记录了天崩地裂,却很少有历史去记录这些生活里的事情。

    等到几百年几千年下来,后人看到的,也只能是那些仪式代表的寓意。对于其中的科学性,没人在乎。

    岁月流转,再加上医疗技术的发展,这些曾经陪伴了我们漫长历史的仪式,就真的变成了仪式。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