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火箭精细化以及理论化的奠基(2 / 2)

加入书签

    石锦堂的这两个研发方向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对下面的研究员们而言,一时半会还不能那么理解,他们还需要时间消化。

    看到大家都不出声,齐林生怕冷场,忙发言:“那个石总,您提的方向我们大家需要时间消化整理思路,这次的会议是不是就到这里了?”

    石锦堂摇了摇头,“我还有个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在研发过程中不能是单纯的做数据记录,大家要试着提取其中蕴含的专业知识,形成理论。”

    这个要求对于现阶段的炮兵营研发团队来说并不难,因为石老板在挑选这些人加入炮兵营的时候,他就已经着重要求这些人的理化素质了。

    从先遣营的炮兵连时期,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六个年头了,他们这些人平时都自学过数理化知识。

    炮兵连成立初期,石锦堂亲身上阵给他们讲课,是以在数理化知识这方面,他们不比这时代的正规大学生差。

    以石锦堂穿越前的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水平,足以吊打这时代的顶尖理、化科学家。

    而石锦堂在数学方面的造诣也不比这时代的顶尖数学家差多少。

    是以石老板这个名师带出来的高徒素质不可能差,只是这些人很可能会有些不自知。

    是以石老板才会在这次会议上着重提醒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平凡。

    齐林一听就有些着急了,“石总,我们这些人都是您从泥腿子中拣选出来的,按照您的教授搞研发是可以的,但是在理论方面我们真是没什么发现啊。”

    石锦堂呵呵一笑,“那我问你,以目前的万户-88式而言,伱们的装药量是多少,高低射界多少,火箭弹初速多少,方向射界又是多少?”

    齐林一时愕然,“啊,这?”

    “这就是你们的理论基础啊,你们为何设置这个装药量,高低射界以及初速都是你们经过实验摸索出来的,发射药的最佳配比,那这个配比怎么得来的?

    你们只要耐心思考就会从中挖掘出理论来,这件事比我刚才提出的两个研发方向更加重要。

    只有你们从亲身研究中提取了理论知识,才能为公司培养出更多像你们一样专业,又能快速进入研发状态的后来者,这就是教育的精髓和内涵。

    我在拣选你们时,给你们讲的课程都是这样得来的。

    所以为了公司事业的发展壮大,你们的身上的责任十分重大。”

    听了石锦堂的话,在场众人心里都涌动着一股激情,这股激情是他们以前从没有想到过的。

    原来自己也可以当人老师,原来自己也可以用心得体会教授后来者啊。

    大家心里激动,脑子也越发活泛起来了。

    之前研发时,药泥厚度反复调整,当火箭弹发射的距离提高了一米时,他们会高兴一下认为这可能是偶然。

    射程提升十米时,他们会激动一下,认为这次的尝试是有效的。

    射程提升一百米时,他们会激动的跳起来,这次真的搞对了。

    ……

    如今他们得到了石总的指示,明白了,从过往的研究之中提取的心得就是知识。

    搞清楚研发过程中各种细节的因果关系,也是知识。

    把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搞清楚了,自己的理论也就成了。

    原来提取理论居然如此简单又清晰。

    感谢石总!

    ……

    看着会议室内众人激动兴奋的表情,石锦堂叹了口气。

    这个时间段,欧美各国对火箭的研究也已经兴起了。

    两相对比,希望自己这边不会太落后。

    几年后(1895年)南美的一个工程师就会设计出实物的火箭发动机。

    而1903年俄国数学家就提出了星际旅行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设计火箭的燃料配比。

    1923年,德国一位教授就提出“星际火箭”概念,虽然他的很多名词概念都来自之前的俄国数学家,但是他把这一切整合成了自己的理论。

    至此,德国人科学界对于“星际旅行”的热忱也被激发。

    他们很快就成了火箭研究学会,定期出版刊物,大家共同讨论。

    冯.布劳恩,只是这群德国火箭学狂热粉丝中的最杰出的那一个。

    后来小胡子上台,火箭研究学会被迫解散,但是德国陆军部并没有放弃对火箭的研究,再后来的大家都知道了。

    我们得承认德国人的科学理念十分超前,提前数十年就想到了星际旅行。

    要不是小胡子失败,那么德国人在航天航空领域的成就绝对不会低于美国人。

    ……

    “对了,公司前几年派出去的留学生,下半年会集体回来,到时候我会给你们派几个留学生过来充实你们的研发队伍。”

    听到石老板如此说,齐林更加高兴了,“谢谢,石总,知道体谅我们的知识水平低的难处。”

    石锦堂听了齐林的话,忍不住偷笑,希望你们到时候不会失望。

      求订阅,收藏,月票,推荐票。

        感谢书友20200720124051968月票支持!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