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巡海级潜艇(2 / 2)

加入书签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

    他手下的士兵也经过潜艇驾驶特训,他们都登上过从英国人那边得到的霍兰最新型潜艇。

    东俄战争中沙俄海军就把他们设计的“海豚号”潜艇用在了实战,只是这艘潜艇因为汽油挥发发生爆炸导致此舰沉没。

    而潜艇下潜时内部的呼吸问题,总装备处的设计员只能提供一种解决办法就是高压氧气瓶。

    ……

    1904年南华国同英国人谈判中获取了英国潜艇的研发成果,并从他们手中拿到了一艘“霍兰Ⅵ”型潜艇。

    这艘潜艇搭载的武器也大大增强,鱼雷数量提高到8枚,分别放在艇艏4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和4个外置吊架中。”

    这艘舰艇是“巡海级”潜艇的首艘舰,并被命名为“巡海夜叉号”。

    氧烛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钠,加热到300摄氏度就能够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

    船厂指挥室立刻联系港务管理办公室,确定海湾入口处的深航航道没有船舶进来后,船厂指挥室内薛有福司令点头:“同意他们下潜!”

    通讯员点头,“是。”

    不一会通讯员报告:“指挥室命令我们可以开始试航任务。”

    潜艇自从达芬奇提出概念后一直经历着缓慢的发展,到了19世纪潜艇的发展越来越契合实战需要。

    ……

    随着命令下达,“巡海夜叉号”的主机点火,随着巨大的噪音和震动过后,“巡海夜叉号”从船厂泊位开动,很快就开出了船厂水域。

    至于“氧气再生板”需要长期攻关,不过有了石委员长的指引,总装备处有了研发方向,他们的研发工作就是走了捷径。

    化学中可以采用催化分解氯酸钠做成的“蜡烛”,特别适合于作化学氧自救器的启动装置。

    蓝如龙驾驶着潜艇来到了马普湾海域后,没有延迟他就命令通讯员电告指挥室,他们要开始下潜试航。

    “现在我命令你带领手下士兵登上‘巡海夜叉号’参与试航任务,有没有信心?”

    是以,蓝如龙等人进入潜艇后关闭舱门,也可以同船厂指挥室进行通信联络。

    大排副黄麒走到蓝如龙身边大声报告:“报告排长,我们已经各自就位。”

    随着这声命令下达,蓝如龙率先进入潜艇,后续的士兵陆续进入潜艇内部。

    石委员长看过报告后,指示总装备处想办法开发一种可以持续产生氧气的设备:给出的方向是“氧气生发板”或者“氧烛”。

    “巡海夜叉号”潜艇上如同南华海军舰艇一样都安装过了无线电通信装置。

    蓝如龙和他身后的士兵们继续大声回答道:“不怕,我们不怕!”

    由于船厂已经对潜艇进行过均衡实验了,是以试航小队不用再重复操作。

    这两种解决办法中,“氧烛”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航程大大增加的同时,还能搭载34名官兵。

    ……

    同时把动力换成了南华最新研发出的大功率柴油机,总体上来说还是可以的。

    很快浮游的“巡海夜叉号”艇身逐渐下潜,很快就不见了踪迹。

    海面上只留下两个装置一个是潜望镜,另一个就是通气管。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