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2 / 2)

加入书签

    这一刻,大明各个藩王在心里不知道把崇祯问候了多少遍。

    要不是顾忌太祖皇帝,他们真想发弹幕对崇祯破口大骂。

    万历对此倒是乐见其成,他同样也被朱家子孙后代数量之多深深困扰。

    到了他这一朝,朱氏宗亲已有十六万人。

    每年光是朱氏宗亲的开支都达到朝廷财政的三分之一,他常常对此感到困扰。

    他也想过改变这一切,好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

    可每次当他试探性的开口,总会遭到大臣和朱家宗亲的强烈抵制。

    而且他们找的借口也很有威力,那就是太祖制定的祖训。

    现在好了,事情总算有了转机。

    太祖皇帝亲口承诺要修改皇明祖训,这下子看那些反对者还有什么好说的。

    朱元璋想了片刻,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朱元璋:主播,咱想问一下,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避免这种情况?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主播。

    毕竟主播来自后世,懂得多,说不定可以有什么好的建议。

    苏晨倒还真有办法,可以给朱元璋参考一下。

    大清近三百年历史,就很好的处理了皇家宗亲的问题,以至于大清从未有任何王爷举兵造反。

    大清是中华封建社会的巅峰,历朝历代出现的宗亲造反,太监专权,外戚干政,官员压制皇权,大清都很好的解决了。

    “主播建议洪武陛下参考清朝的办法,清朝非常完美的解决了皇室宗亲的问题。”

    大清各朝的皇帝闻言,异常骄傲,忍不住洋洋得意。

    自从天幕出现后,这还是他们大清第一次被表扬,之前提到大清就没一句好话。

    不过也确实,他们大清积极吸取了历朝历代的教训,这才想出了完美的办法解决皇家宗亲的处置问题。

    朱元璋一愣,大清不是蛮夷吗?什么时候蛮夷也这么聪明了?

    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的难题,居然被关外的野人部落解决了,着实令他惊讶。

    朱元璋:不知道满清是怎么解决的,还请主播告知。

    “主播知道,洪武陛下制定皇明祖训的初衷,就是希望在王爷不造反的情况下永享荣华富贵。”

    “所以主播先说一下满清是如何避免王爷造反的,再说怎么才能避免皇室宗亲吃垮大明朝。”

    “满清担心王爷造反,特别规定,所有的王爷必须住在天子脚下,一旦超出了京城六十公里,便会被判定谋反的罪名,直接就给处决了。”

    “把所有王爷圈禁在京城,这样一来,朝廷可以随时监控,根本就不怕王爷有什么异心。”

    “清朝明确禁止王爷和大臣们私下沟通,如果发现必死无疑,所以王爷关于朝政之事大多都不知晓,没有了大臣们的支持,就算你怎么浪,也就是一个小浪花而已。”

    “其实在大明永乐朝的时候,也有关于监控亲王的做法,不过朱棣却把范围划到了全国上下,如此大的圈子,哪里能够细致监察,毕竟不可能把爪牙扩展到全国各地。”

    朱元璋:亲王在眼皮子底下确实可以避免造反,可大明江山让谁来守?

    他当初分封那么多亲王到全国各地,就是希望朱家子孙可以守护大明江山。

    大明刚刚建立,天下还不稳固,需要朱家人来镇守天下。

    毕竟要是让其他人来驻守全国各地的话,他还真不放心。

    不过他采取的分封制有利有弊,虽说让朱家子孙守住大明江山,可也容易造反。

    关于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满清之所以没有出现大明宗亲泛滥的原因,关键在于清朝的亲王施行的不是世袭罔替,而是逐代降级。”

    “清朝规定王位只要传一代就要降一级,五六代人这样传下来,其地位几乎就成了普通人了,和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区别的。”

    朱元璋听闻眼睛一亮,传一代降一级的办法好像确实不错。

    只要有一个儿子继承皇位就行,其他的儿子封为亲王,然后一代一代降级。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朱家王朝的延续,又能避免朱家子孙吃垮大明。

    朱元璋:@崇祯,伱先不用着急,等咱召集大臣商讨详细方案之后,再公布新的皇明祖训。

    崇祯:有太祖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崇祯终于是松了口气,压在身上的担子骤然一轻。

    现在,他更有信心重振大明江山。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