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文圣欧阳修(1 / 2)

加入书签

欧阳修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文圣。

    不仅在当时北宋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创作具有高度的成就和正确的古文理论,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和词作都被后人广泛传颂和学习,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007年,北宋年间,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

    “当时他父亲任绵州推官,已经56岁了。”

    “三年后,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

    “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背诵。”

    “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报喜。”

    “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借得书籍,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复古运动播下了种子。”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1029年春天,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

    “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

    “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一天晚上,王拱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自己穿了状元袍子。”

    “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

    “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

    “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予官职。”

    “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

    “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

    “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成了他的恩师胥偃的女婿。”

    “新婚不久,欧阳修就辞别家人,到洛阳去做官。”

    朱棣:正是因为有欧阳修推崇古文运动,这才有了宋代的文化盛世。

    欧阳修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学家,一生在宦海中浮沉了四十年。

    但由于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尤其是他继韩愈之后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开创了宋代散文的新局面,在中华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唐代的文学经历了五代的衰落,直至宋代欧阳修再度振兴。

    他挽回了文学的颓势,抑制了千古的错误观念,使正派的文化气息得以传承。

    然而,欧阳修得到了赏识,却未能完全发挥其所能,实在可惜。

    宋代欧阳修之前,学子文风守旧,没有气势。

    自欧阳修以后,天下以通经学古为评价标准,这都是欧阳修的功劳。

    欧阳修大力倡导诗文复古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

    他指导了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文学家,对他们的诗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

    甚至直到如今的大明王朝,欧阳修的文风还一直影响着万千学子。

    “当时欧阳修的上级是前朝五代十国末代吴越王钱俶的儿子,钱惟演。”

    “宋朝厚待吴越贵族,《百家姓》开头就是赵钱孙李。”

    “赵是宋朝皇帝的姓,钱就是吴越王族的姓,紧跟在皇帝后面。”

    “再加上个人的努力,钱惟演在北宋政坛占据着显赫的地位。”

    “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

    “不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

    “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

    “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

    “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

    “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

    “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和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

    “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

    “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仿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

    “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

    “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

    “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谓是功在千秋。”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官员,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

    “到任后,他看到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十分不满。”

    “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

    “你们看寇准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

    “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准,怎么还敢这样呢?”

    “大家都被训得不敢作声,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

    “寇准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

    “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王阳明:欧阳修提倡诗文复古运动,反对盛行一时的西昆体文风,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唐代的韩愈开创过一场文化上的复古运动,提倡古文风,提倡文风要务实。

    而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上开启的,是提倡以韩愈的思想为主的北宋诗文复古运动。

    而唐宋八大家这些人,就是以这个思想为前提的推出的。

    在欧阳修革新之前,北宋当时的主流文风是西昆体。

    宋真宗时期,官员在编辑史书的同时,效仿起白居易和刘禹锡等人的唱和。

    这些官员将这些唱和编辑成册,也就是所谓的西昆体。

    不同于白居易和刘禹锡一人一句的唱和,西昆体当时是起一個名字,然后几个人一起作诗相互比拼。

    西昆体流传开后便风靡于当时的街巷中,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文化元素。

    欧阳修出生在宋真宗时期,他就职的时候已经到了宋仁宗赵祯的时候。

    当时随着社会稳定,面临着历朝历代都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不断兼并,贫富差距正在加大,需要一些更加务实的文风来揭露一些社会问题。

    当时流行的西昆体文风变得越来越刻板,大家都在相互套词。

    这样的套词并不能准确的描写内心感受,只是单纯的秀技。

    欧阳修认为文人所表达的应该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而不是框框条条制定规则,然后在规则里面天花乱坠的套词。

    而这,就是欧阳修倡导的诗文复古运动的意义所在。

    “1034年,28岁的欧阳修回京任职,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成为了他在京中的成座右铭。”

    “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

    “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

    “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

    “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

    “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县令。”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

    “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

    “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

    “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和欧阳修的连襟。”

    “欧阳修写诗调侃,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1043年,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

    “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

    “两年后,推行庆历新政的范仲淹、韩琦、富弼相继被贬。”

    “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太守。”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

    “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

    “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

    “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

    “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

    “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

    “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

    “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

    “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

    “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

    “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

    “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

    苏轼:《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这篇文章一经问世,立即就在文坛造成了轰动。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时,常在附近的琅琊山游玩,因此与山下琅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