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此路是我开(1 / 2)
“彩。”
“公子之言,让人茅塞顿开啊。”
“敬公子一杯。”
眼看郭猛一口气把话说完,宴席上的诸位重臣不吝惜地夸奖着郭猛,就连虢公忌父也在重新审视着自己这个庶子,仿佛从来没认识过一般。
至于嫡兄虢林父,神情也仿佛有些复杂。
只是半晌之后还是有人提出了疑问。
“公子之策果然精妙,但我国国库空虚,这新的骑兵队伍组建费用当不是小数目,依公子所言,在冬末春初之际,还需另行补充黍米和鸡蛋,如此费用计将安出?”
郭猛听到这个疑问,倒是长舒了一口气,“突骑”毕竟是个新兵种,郭猛最担心的并非是军费问题,而是担心虢国君臣以“祖宗之法”不可废为理由,不允许建设新的作战兵种,这才是最挠头的。
虽然虢国君臣已经初步认可郭猛“突骑”的构想,但是在展示出足够的作战效能前,列位重臣可不会同意将原有的战车队伍进行削减,甚至步卒队伍也不会进行削减,这就意味着必须考虑一笔新的支出用于组建突骑部队。
对于这个巨额费用,郭猛并非没有考虑过,最后的思路却是让自己哑然失笑。
“吾等大可以组建舟师缉拿水匪,并对砥柱附近的陆路商路上骚扰商旅的野人进行打击,从而对大河之上的船只商旅以及陆路商旅增收过境税。”
大河就是后世所称的黄河,此时的黄河一点都不黄,据说要到汉武帝以后,随着上游白渠等水利工程大规模完工,关中垦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后,黄河才逐步变黄的。
至于野人,则是各个诸侯国城池之外不给国君缴税的村落合称,相对于城池内的国人,这些人员聚落既然不给诸侯国上税,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参加诸侯国的战争。
对于这些野人,就郭猛所知道的历史上的趋势,那便是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各个诸侯国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资和兵员,最终选择了压制国人的反对,将野人纳入诸侯国纳税人的行列;当然与之对应的,便是诸侯国的军队中,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野人的身影。
因而战争中获得的战利品,赏赐,野人们也逐步获得了相应的份额,随着国野的融合,野人逐步消失,诸侯国开始改变统治只限于城邑内的传统管理方式,而是开始实行编户齐民,随着控制力突破城池的限制,诸侯国开始逐步由城邑为单位,开始扩张为以村落为单位的管理。
更往后,商鞅同志就是基于村落的基层管理,进一步进行了强化,出现了里长等乡村三老的设置。
当然对于郭猛来说,当前这84岁的预期寿命,要做到商鞅那个地步,似乎命不够长,真想向上苍再借五百年啊……
当然要推行国野合流,似乎这岁数倒是够用了。
只不过,对于郭猛提出的意见,各位重臣显然意见不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