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这个弯子转的有点大(1 / 2)

加入书签

冯霞跟刘洋商讨过这个项目,她相信刘洋确实是没有想到更合适的切入点。

开玩笑,才刚刚做了两条线,就被坑了,现在马上又来,哪有这么容易。

刘洋这次应该是打了一个擦边,利用信息技术产业园,做过渡。

这里面其实有个思路,用产业园扛旗,引导技术突破。

国家已经出台了诸多政策,引导技术创新,这就是最大的机会。

刘洋甚至都想好了,产业园会专门开辟一个扶植区,中小微企业,前期可以免租金。

这样的办公楼会提前做好装修,可以直接入驻办公,相当于孵化器。

相当于一个赌博,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入股的5%都会带来百倍的收益。

这可不是空手套白狼,是实实在在的投资,也是燕山投资的一种尝试。

最关键的一点,这样的产业园区,投资不大,建筑周期短,成效起来快。

不会有很高的大楼,大部分是7层以下的大开间,适合做办公室、厂房。

这个项目,领导已经去请示了,为了确保项目能顺利进行,领导这次亲自上阵,挂帅组长。

只是刘洋没有想到,为了能够顺利立项,领导把刘洋后边的思路都说了。

这种原址搬迁建城,很大胆,也不是没人提建议,可是关键是后续工作。

刘洋恰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用文旅项目来解决搬迁带来的民生问题。

想想,一个大型产业园就在边上,有多少人会在这里面生活。

这里需要的三产服务人员都会是个庞大的数字,就算是居民都搬过去都不够。

所以这个项目报上去,引起的关注非常大,超出了刘洋和领导的想象。

市里先后开了三次大会来讨论,经过测算,很多领导认为这个项目要是成功了,解决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问题。

所以直到半个月后,才有正式的回复,项目被列为本年度市十大重点项目的第三位。

更重要的是,项目建设小组的组长不是部里的领导,而是市里的领导,非常难得。

刘洋作为项目的副组长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算是真正的执行者。

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市里抽调了二十多干部加入了项目。

刘洋怎么都没有想到,一个产业园项目怎么会影响这么大。

这哪里是做企业,已经形成管理机构了,怎么想,怎么觉得诡异。

如果有人能看到未来,就会知道,10年后,这里是京城未来的科技新城。

刘洋之所以选择这时也是因为这一点,顺着时代走,肯定没错。

冯霞带着项目组已经先期进入了羊各庄,这里会是产业园的办公地。

刘洋这个副组长,以后也会长期待在这里,一直到产业园建成。

他不单单是负责产业园建设,还有搬迁、安置以及园区的所有事务。

第一天,他就被工作人员镇住了,产业园区的办公室主任是昌河区的一位副区长。

这样关键的位置竟然还是他的下属,说起来感觉太不真实了。

刘洋没有在编制内做过,对某些秩序了解的不多,所以确实有点茫然。

说起来,真要感谢周娜,调她过来,是真的对了,这个小丫头很清楚规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