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祸起(二)(1 / 2)

加入书签

就在李振与余仲议定的当日下午,城内的驻防布局便已有了变化,定霸都虽还未入城,但李振已放心大胆的将西城尽数交予了余仲掌控。

    同一时间,城东义昌军大营。

    “定霸都,应要从西城门入城了。”

    说话的是前沧州节度判官吕兖,现任义昌军一步军十将,不过相较于统兵,他更趋向于文职,曾在沧州也是替刘守文掌文书事务,以资佐理。

    而今沧州降于大梁,他自然也无法在沧州待下去,如今还留在义昌军中,倒多是作为都指挥使孙鹤的幕僚存在,眼下自然会替孙鹤收集消息。

    帐中,孙鹤正埋头伏案,闻言抬起头,皱眉道:“城中那李振,不是一直不肯放心定霸都?如今怎的突然就一改狐疑之态了?”

    “这重要之处岂是李振的疑心之态?”

    吕兖年过三旬,脑门上的皱纹很深,眼下眉头蹙起,愈显得老态了些,但他并不在意仪表,只是坐在一旁,沉声道:“义昌军较于定霸都,虽非有之精锐,却也不及其跋扈,李振何以先让定霸都入城尔?”

    他点了点自己的胸口,而后指了一下孙鹤,冷笑道:“无非是其疑心你我二人罢了。不对,我吕某人一介无名小卒,应入不了这李公的眼,其疑心之人,当是你孙鹤尔。”

    孙鹤不以为意,道:“你我曾为沧州部将,其疑心我们也是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甚大不了?”

    吕兖站起身,凑近了几步,沉声道:“李振此人的名声,你难道不闻?他的心眼是出了门的小,昔日唐室衰微,此人替朱温奔走于汴梁与洛阳之间,对唐室朝廷的任何人素以高傲的姿态相待,对他恭敬服从的人就任意提拔,根本不按什么规章制度来做,对他不好,或者不顺心他的人就撤职罢黜。相传每次他到洛阳,都要有些人遭到惩处贬官,因此,彼时唐朝廷的人将他视为‘鸱枭’,如此一介小人,还能有什么肚量?

    这两月义昌军作壁上观,对燕军视而不见,就早已是恶了此人。而今你我还能安然坐于这帐中,不过只是因为其手中无刀罢了,若等燕军被平定,你我还有什么好下场?”

    孙鹤沉吟了下,摇头道:“不止于此。”

    “不止于此?”吕兖冷笑一声,道:“你难道忘了白马之祸尔?”

    孙鹤沉默不语。

    不论是‘鸱枭’还是‘白马之祸’,他都皆有耳闻。‘鸱枭’是指猫头鹰,传说这种鸟能闻到人快死了的气味,传达出讯息,被人认为是不祥之鸟,喻指唐室就是行将灭亡的末世朝廷,而李振则是这传达不详讯息的鸱枭,因为他每次到达洛阳一次i,唐室好似就离灭亡愈近一次。

    至于白马之祸,则是在天祐二年时,由李振逢迎朱温之意主导的一次屠戮之事,屠戮之人自然是唐臣。李振曾二十年间屡试李唐进士不中,于是迁怒衣冠大族官僚和科举出身的朝士,因此极力主张将那些忠唐的朝官全部杀掉,事后还主张将那些唐臣的尸体沉入黄河,此事可谓是举世皆知,从此之后便也有了李振心眼小的说法。

    吕兖见孙鹤不语,便冷笑一声,道:“如今其不知使了什么手段拉拢了定霸都,你我纵使这会贴上去,估计这平燕之功其后也分不到我们的身上,彼时待李振重回汴梁,焉有伱我之前途?这大梁人才济济,又岂有你我出头之日?”

    孙鹤皱起眉,“你到底想说什么?”

    “还用想吗?”吕兖一把按住桌案,身子前倾过去,声音压低了些:“如今节帅(刘守文)即在城下,距你我不过十里的距离,且燕军就算众多二十余万,又有何人比得上你我与节帅亲近?这二十余万燕军,又有多少能精锐于义昌军?”

    “你疯了!胡说八道什么!”孙鹤大惊失色,急忙想要去捂住他的嘴。

    吕兖却是稳稳的向后一避,冷静道:“我没疯。投了吧,为旧主做事,也好胜过李振百倍!”

    孙鹤直直盯着他,面上只是不可置信,可前者却一脸昂然,半点异色都没有。

    “你真是疯了!”

    孙鹤低语一声,但语气中却没有了方才的惊惧,而是一边说着,一边警惕的走至帐门口,向外瞟了两眼确认没有旁人后,才回身低声询问:“单凭定霸都入城一事,你就要投燕军?”

    “本就是你我旧主,有何不可?”吕兖冷静道:“不单是因为今日之事,早闻节帅聚众起事,我就已有筹划。而且不止是我,沧州大部分将佐,有此意的不在少数。”

    “还有哪些人?”孙鹤皱起了眉。

    吕兖低声说了一些名字,却多是他们从沧州带来的部将,大多数都是刘守文北征刘守光时留守于沧州的中下层军官,虽说刘守文军事能力菜的抠脚,但对下面的军官,向来是比较优待的,且投效大梁那边,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孙鹤在听闻这般多的名字后,反而有些发怒,沉声道:“愚蠢!”

    “何意?”吕兖皱起眉不解。

    “你是真蠢还是假蠢?纵使想重新投效节帅,独你我知晓就可,为何要早早联络其他人?”

    孙鹤来回踱步,低声道:“你难道没看出什么端倪不成?节帅现今的麾下第一大将是何人?是元行钦!其早先为刘守光手下第一猛将,素与节帅不睦,就算现今是为老节帅的麾下,焉能为节帅忠心尔?”

    “而今河北上下俱为一体,何分这些。”吕兖只是一脸冷静,道:“现下燕军的敌人是梁军,为驱梁军,元行钦应也放下了曾经芥蒂,再言之,如今刘守光已死,元行钦转投节帅麾下,又有甚稀奇?”

    “你啊你!”

    孙鹤一脸恨铁不成钢,声音压得愈低了些,提醒道:“昔日在沧州,我为何会向梁军投降,你我又为何将义昌军从沧州带至幽州?还不是因为元行钦来劝降的我,你莫要忘了,当时这幽州之主是何人,元行钦当时又替谁劝降我!?”

    吕兖悚然一惊,突然转变了过来,下意识询问道:“萧……萧砚?”

    时隔一个多月,他都已忘记了这位曾在燕地南征北战的萧军使了,盖因几次大战,他们都驻守在沧州与梁军对峙,并未亲身经历过诸如渔阳之战、高梁河之战等战阵,甚至官小如他,都没资格当面拜见萧砚,一应传闻不过只是听旁人说的而已。

    但能替刘守文执掌文书事务,吕兖何尝不清楚其中关键。他之前不清楚,这会一经点拨,就有些捋清了其中的关系。

    彼时刘守光死,元行钦就降了萧砚,替萧砚劝降沧州就是一条佐证,两月前在幽州,元行钦还对萧砚毕恭毕敬,焉能突然就反了?

    再言之,如今的义昌军上下,实则是隐隐分成了三部分,其中一部自然是他和孙鹤从沧州带来的守城之军,这部分是一年前刘守文与刘守光交战时,被刘守文留守在沧州的兵马,约莫在四千人上下,多为步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