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1 / 1)

加入书签

一时间锣鼓震响,城外杀声一片。

明王大军现在盘踞在木城,又不断地在攻打理城。熙宁原意是自己先率军前来打探情况,等到白天后续军队跟来之后再支援理城。

熙宁攀上城池,俯视城外,莫非是理城已经被他攻占了么?

想到此处,熙宁心中一阵难受,肚子里汹涌,弯下腰很想吐,站在熙宁边上的宋衍急忙去扶。

行军路上颠簸,熙宁心急如焚自然是没有吃过什么东西,如今也只是干呕。

“殿下!”宋衍情急之下竟然顾不上礼数,大喊道:“来人!扶殿下去休息!”

这一声淹没在了震天的锣鼓声中。

宋衍看到了熙宁眼中的泪光,松开了熙宁的手臂。

熙宁重新站起,挥了挥手,笑着说道:“无妨。”

“依臣之见,殿下可去休息片刻。”宋衍话中冷静,似是胸有成竹。

熙宁原本担心的是明王军大举进攻,城内无兵可守,可就在刚刚思索之后才发觉了其中不对之处。

“何出此言?”熙宁试探道。

“以明王路数该是直接攻城才是,可事到如今也只是擂鼓吹号。臣猜想,该是故意做出了这番场面恐吓永城百姓,抑或是知道了朝廷来了人过来前来试探。”宋衍敛神,继续说道:“若当真是这样,理城应该还未被攻下……但是快了。”

熙宁自觉自己从未小瞧过宋衍,甚至是觉得这人该是无所不能的。一介书生,兵临城下,依旧临危不惧,还能有这样的观察力。

熙宁还想说些什么,这时永城的知县却爬上了城墙,又是哭爹又是喊娘的,扒拉了两个人人的腿,哭道:“这可如何是好啊!殿下呐,您可得救我们呐!”

孔修有一腔子做好官的心,却未想到刚刚上任便出了这档子事,又是知县,跟着朝廷又怕明王势头大,投诚明王又怕到时候平叛了朝廷治罪。

原先他是不知道的,乃是师爷和他交代了几道才知道来者是大长公主,那时候熙宁还是长公主,朝中无将北元骚扰便是她挂帅出的征,又是皇亲国戚。孔修如今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

熙宁好歹也是真正上过战场的人,如今情形更是比之前好上百倍,只蹲下安慰孔修,“莫怕,这只是一个虚晃子。”

城外熙熙攘攘振声一片,城内却是安安静静。

正如熙宁所料,这只是一次试探,可她还有事没有意料到。

一个背着弓箭的小兵走进了军帐中,手上还捏着纸笔,上面隐隐约约画着人像。

帐中高台上坐着一位男子,身穿盔甲,眉眼冷峻,在接过那张肖像之后笑了笑。

熙宁已经确定了对面只是试探情况,便没有像开始那般焦急,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站在城墙上面亲自督军,拍了小兵从后门出城前往路上报信。

宋衍与熙宁站在一起,夜里犹有冷风,宋衍思索再三后还是没能将自己身上的披风解下替熙宁披上。

似乎一切都被揉进了黑夜里,很多东西都混在一起无法让人看清,可在那敌方军营中却突然走出来了一位骑着马的人,走到了城墙前的空地上,似乎就是来吸引熙宁的注意力的。

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

熙宁与他对视。

只是眼睛一瞥,看见有一个士兵已经拉了满弦,箭即将要射出,熙宁来不及细想从袖中弹出一个小石头将那箭打偏。

箭插在了乾敏身|下马儿脚边土地上,马儿嘶鸣,乾敏拉紧了缰绳,看着熙宁满是笑容。

顿时双方都进入了警备状况,大战一触即发。

“他可是贼首!您不能包庇!”说话的是那个搭箭的小兵。

“传本宫命令,此人违抗军令拉下去军法处置,重责十仗!”

声音不大,却在这黑夜的旷野里传了很远,偶有回声。

熙宁紧紧盯着乾敏的一举一动,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见。

“本王想了许久,便知道该是你来了。”乾敏笑了笑,对着城池上喊道。

熙宁没有回应,可在宋衍的眼睛里面她已经泪流满面,紧紧咬着自己的手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宋衍第一次见熙宁哭,就在刚刚已经哭过两回,本以为她当真是没心没肺……

只听见下面那人继续说道:“你我兄妹二人想来几载未见了,却不知道你长这般大了,差点叫为兄认不出来了。”

几载未见,如今却是兵戈相向。

“小时候下棋,你总仗着你小些,叫我和皇兄多让你几子,你也是次次都得逞,我便知道这小丫头不可一样的,你哥哥我呀,呆在宁州这鸟不拉屎的地界上也听说了呢,你可厉害,打了胜仗!”

熙宁听不得这些话,只寻得身边凑来了一个肩膀,便趴在上面哭了,宋衍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走近她,拍了她的背轻轻哄着,看着城池下面的那影子,神色不定。

“你也知道为兄我啊就是个武痴。”乾敏笑着说道,“今日却也终于得了机会和你比试一个高下了!”

乾敏说罢,举起了右手,顿时一阵动甲之声,清脆肃杀。

熙宁大惊,急忙推开了宋衍。

她想到了地方前来试探,却不知道乾敏来了,如今知道乾敏来了,却没有意料到他现在就要攻城!这不是他的作风啊!

她和宋衍都想错了!

“全部人听我号令,警戒,提出全部武器!迎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